古诗词网

一梦浮生未觉,三冬短晷堪惊。

张抡宋代〕《西江月

一梦浮生未觉,三冬短晷堪惊。天高谁解挽长绳。系住流年光景。
须信阴阳有定,非关岁月无情。若教心地湛然清。日在壶中自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梦浮生三冬短晷

一梦(一梦)
唐 李咸用 早秋游山寺 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
《韵府拾遗 送韵》:薛莹宿东岩寺晓起诗野寺寒塘晓游人一梦分  ——《骈字类编》
浮生 fú shēng
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絃丝。”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閒愁闷。” 茅盾 《追求》三:“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2.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觉 [ jiào ]
  1.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三冬 sān dōng
(1).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王先谦 补注:“案:三冬谓三年,犹言三春三秋耳。” 元 武汉臣 《王壶春》楔子:“凭着我三冬足用文章絶,挥翰墨,走龙蛇。”
(2).冬季三月,即冬季。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三冬事隙,五日归休。” 宋 张元干 《好事近》词:“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絶。” 清 顾炎武 《寄李生云霑》诗:“岁晚 漳河 朔雪霏,僕夫持得尺书归;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漢語大詞典》
短晷 duǎn guǐ
(1).日影短。谓白昼不长或将尽。晷,日影。《文选·潘岳〈秋兴赋〉》:“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 张铣 注:“短晷,谓日景已短,觉其夜长。”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二:“ 林 ( 林瑀 )谓 王 ( 王洙 )何相见之阔也, 王 曰:‘遭此霖雨。’ 瑀 云:‘今后转更疎阔也。’ 王 曰:‘何故?’答云:‘逢这短晷。’盖讥 王 之侏儒。” 清 黄景仁 《舟发西安至东岩夜泊》诗:“短晷歘西驰,苍巖更孤傍。”
(2).泛指短暂的时间。 南朝 梁 沈约 《内典序》:“以寸阴之短晷,驰永劫之遥路。”  ——《漢語大詞典》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