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听】寂寂瑶阶,春日阑珊景物乖。
刘庭信〔元代〕《【双调】新水令 春恨》
枕痕一线印香腮,蹙春山两弯眉黛。整金钗舒玉笋,出绣户下瑶阶。穿着对
窄窄弓鞋,刚行出绣帘外。
【驻马听】寂寂瑶阶,春日阑珊景物乖。困人天色,不堪梳洗傍妆台。梨花
寂寞玉容衰,海常零落胭脂败。自裁划,今春更比前春煞。
【乔牌儿】指尖儿弹破腮,泪珠儿镇长在。自从他去了恹恹害,这病便重如
山深似海。
【雁儿落】懒插这鸳鸯交颈钗,羞系这合欢带。慵把这鸾凰锦褥铺,愁
将这翡翠鲛绡盖。
【得胜令】灵鹊儿噪庭槐,车马过长街。准备着月下星前拜,安排着春衫和
泪揩。打叠起愁怀,怕不待宁心耐,闷晶月难捱,我则怕青春不再来。
【滴滴金】空着我便耳热眼跳,心神恍忽,失惊打怪,莫不是薄幸可憎才?
我一会家腹热肠荒,心忙意急。行出门外,空着我便立遍苍苔。
【折桂令】将一块望夫石雾锁云霾,到如今燕侣莺俦,枉惹的蝶笑蜂猜。几
时能够单凤成双、锦鸳作对、鱼水和谐?盼佳期今春左侧,海棠开不见他回来。
想俺那多才,柳陌花街,莫不是谢馆秦楼?多应在走马章台!
【尾声】来时节吃我一会闲顿摔,我可便不比其他性格。那其间信人搬弄的
耳朵儿来揪,把俺那薄幸的娇才面皮上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驻马(駐馬)zhù mǎ
(1).使马停下不走。 唐 蒋吉 《高溪有怀》诗:“驻马 高溪 侧,旅人千里情。” 明 王世贞 《自夹山趣颜神感古》诗:“千秋此 夹谷 ,驻马意徘徊。” 清 张大受 《清流道中梅花》诗:“驻马 清流 香气吹,东风渐近落花时。”
(2).犹驻军。 陈毅 《阜平赠聂荣臻同志》诗:“十年驻马 胭脂河 ,抗 日 反顽除万恶。” ——《漢語大詞典》
(2).犹驻军。 陈毅 《阜平赠聂荣臻同志》诗:“十年驻马 胭脂河 ,抗 日 反顽除万恶。” ——《漢語大詞典》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寂寂 jì jì
(1).寂静无声貌。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唐 王维 《寒食汜上作》诗:“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宋 叶适 《叶君宗儒墓志铭》:“有百年之宅,千岁之田,前临清流,旁接高阜,亭院深芜,竟日寂寂。”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侠五义》第二七回:“ 包兴 放下帐子,将灯移出,寂寂无声,在外伺候。” 冰心 《庄鸿的姊姊》:“炉火也似乎失了热气,我只寂寂地看着弟弟,弟弟却也寂寂地看着我。”
(2).孤单;冷落。 汉 秦嘉 《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阻隔孃孃,孤惸寂寂,徒步含啼。” 宋 苏轼 《纵笔三首》诗之一:“寂寂 东坡 一病翁,白鬚萧散满霜风。” 清 汪懋麟 《奉送益都公致政归里》诗:“宠荣终寂寂,去住贵惺惺。” 何其芳 《画梦录·哀歌》:“我为什么看见了一片黑影,感到了一点寒冷呢,因为想起那些寂寂的童时吗?”
(3).犹悄悄。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 洛 友寂寂约,省骑霏霏尘。” 元 顾瑛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诗:“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西游记》第六二回:“公主施能寂寂密密,又偷了 王母 灵芝,在潭中温养宝物。”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只寂寂地咳嗽了两声,便和衣倒下。” ——《漢語大詞典》
(2).孤单;冷落。 汉 秦嘉 《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阻隔孃孃,孤惸寂寂,徒步含啼。” 宋 苏轼 《纵笔三首》诗之一:“寂寂 东坡 一病翁,白鬚萧散满霜风。” 清 汪懋麟 《奉送益都公致政归里》诗:“宠荣终寂寂,去住贵惺惺。” 何其芳 《画梦录·哀歌》:“我为什么看见了一片黑影,感到了一点寒冷呢,因为想起那些寂寂的童时吗?”
(3).犹悄悄。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 洛 友寂寂约,省骑霏霏尘。” 元 顾瑛 《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诗:“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西游记》第六二回:“公主施能寂寂密密,又偷了 王母 灵芝,在潭中温养宝物。” 端木蕻良 《被撞破了的脸孔》:“只寂寂地咳嗽了两声,便和衣倒下。” ——《漢語大詞典》
瑶阶(瑶階,瑶堦)yáo jiē
亦作“瑶阶”。
(1).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唐 杜牧 《秋夕》:“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明 梁辰鱼 《二郎神·宫怨》:“怕鞋侵荒蘚,瑶堦欲下还旋。” 清 纳兰性德 《缑山曲》诗:“ 智琼 携手 阿环 随,同侍瑶阶看舞姬。”
(2).指积雪的石阶。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唐 韦应物 《对雪赠徐秀才》诗:“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群音类选·戴王雪访》:“冰花六出寒风剪,玉积瑶堦遍。” ——《漢語大詞典》
(1).玉砌的台阶。亦用为石阶的美称。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唐 杜牧 《秋夕》:“瑶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明 梁辰鱼 《二郎神·宫怨》:“怕鞋侵荒蘚,瑶堦欲下还旋。” 清 纳兰性德 《缑山曲》诗:“ 智琼 携手 阿环 随,同侍瑶阶看舞姬。”
(2).指积雪的石阶。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唐 韦应物 《对雪赠徐秀才》诗:“晨起望南端,千林散春雪。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群音类选·戴王雪访》:“冰花六出寒风剪,玉积瑶堦遍。” ——《漢語大詞典》
春日 chūn rì
(1).春天;春季。《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 唐 寒山 《诗》之六十:“ 洛阳 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管桦 《故乡》:“我被这春日的太阳晒得发热。”
(2).春天的太阳。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晋书·乐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塒春日斜。”
(3).立春之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 ——《漢語大詞典》
(2).春天的太阳。 三国 魏 曹炯 《六代论》:“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晋书·乐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塒春日斜。”
(3).立春之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 ——《漢語大詞典》
阑珊(闌珊)lán shān
(1).衰减;消沉。 唐 白居易 《咏怀》:“白髪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明 王錂 《春芜记·讯病》:“情思转阑珊,更粉消珠泪,翠锁眉山。”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他像是个始终精进的人,意兴阑珊是同他绝对联不上的。”
(2).暗淡;零落。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一:“南斗阑珊北斗稀, 茅君 夜著紫霞衣。”
(3).残,将尽。 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画船簫鼓转,緑杨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完聚》:“云锁 巫 阳,霜凋 楚 关,堪悲乡梦阑珊。”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香雾无情作薄寒,银灯吹处气如兰,凭肩人爱夜阑珊。”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此刻太平湖饭店之宴已近阑珊。”
(4).零乱;歪斜。 唐 李贺 《李夫人歌》:“红璧阑珊悬佩璫,歌臺小妓遥相望。” 清 纳兰性德 《一丛花·咏并蒂莲》词:“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綰红妆。” 清 洪升 《长生殿·仙忆》:“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 清 李斗 《杨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周维伯 曲不入调,身段阑珊,惟能説白而已。”
(5).窘困,艰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罗鄴 ﹞既而俯就督邮,因兹举事阑珊,无成而卒。”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漢語大詞典》
(2).暗淡;零落。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一:“南斗阑珊北斗稀, 茅君 夜著紫霞衣。”
(3).残,将尽。 宋 贺铸 《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画船簫鼓转,緑杨湾。”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完聚》:“云锁 巫 阳,霜凋 楚 关,堪悲乡梦阑珊。” 清 龚自珍 《浣溪沙》词:“香雾无情作薄寒,银灯吹处气如兰,凭肩人爱夜阑珊。”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此刻太平湖饭店之宴已近阑珊。”
(4).零乱;歪斜。 唐 李贺 《李夫人歌》:“红璧阑珊悬佩璫,歌臺小妓遥相望。” 清 纳兰性德 《一丛花·咏并蒂莲》词:“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綰红妆。” 清 洪升 《长生殿·仙忆》:“字阑珊,模糊断续,都染就泪痕斑。” 清 李斗 《杨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周维伯 曲不入调,身段阑珊,惟能説白而已。”
(5).窘困,艰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罗鄴 ﹞既而俯就督邮,因兹举事阑珊,无成而卒。”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漢語大詞典》
景物 jǐng wù
景致事物。多指可供观赏者。 晋 陆云 《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诗之一:“景物臺暉,栋隆玉堂?” 宋 葛长庚 《摸鱼儿》词:“问 沧江 ,旧盟鸥鷺,年来景物谁主?”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小艇沿着沙面缓缓地流去,岸上的景物开始变为模糊。” ——《漢語大詞典》
乖 guāi《國語辭典》
乖 [ guāi ]
形- 彆扭、性情怪異。如:「乖僻」、「乖戾」。
- 形容懂事、聽話。如:「乖巧」、「這孩子真乖!」
- 違背、不合。如:「名實相乖」。唐·韓愈〈五箴·行箴〉:「行與義乖,言與法違。」
- 分離。《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漢使兩使者,一弔單于,一弔右賢王,欲以乖國。」《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鸞鳳久乖,圓在今夕。」
- 聰明、機伶。如:「賣乖」、「上一次當,學一次乖。」《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來如此!這樣辦法,俺也學著個乖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