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飞飞,速速去去,栖止不得林柯。
绣旗大布帐,四角碇铁城头莎。东帐老兵击柝,西帐健卒起而鸣锣。
鸣锣击柝,呼呼呵呵。觌面错愕交耳,速速去去,倏忽轻趫巡走如掷梭。
手指东南云,云头山脚相摩搓。云中赤火,闪闪霍霍,似有镞声砉騞千百碆。
下顾江水,宛延一线,无风翻波。过江乱鸟,塌翼结阵,西向嗷嗷觅林柯。
嗷嗷飞飞,速速去去,栖止不得林柯。前有抽矢而睨者,后有罻罗。
城头军士若防若避,各各偃旗卷帐,带甲手横长戈。
我趋东门城,见守门卒吏短衣带刀,排立城下。闻西街喝道,掠地鸣鞭声隆隆,长跪向烂地,不知没泥到踝。
顿首拱手,屏息迎接官者。官者不知谁何,蓝顶貂翎红缨,长髯如戟面涂赭。
左手持令箭,右手结辔鞍唇,匆促下马。口作喋喋辞,以靴蹴瓦,其气汹汹,似不可惹。
但见府尹知县,肩舆张盖,东牵西扯,下及佐吏千把。
一一出城入城,流汗沐面,抠衣相跁跒。速速去去,筑埵筑垛,呼兵不应,涎枯喉哑。
关城门,关城门,城门不得关。百姓仓皇拥挤,速速去去相探视,手足钩棘肩推扳。
须臾败而逸者,沿江过渡,入城络绎,其势如崩山。
臂带颈襕,衣襦不完,面焦身漆,行步蹒跚,谁辨其为兵与官?
亦有雇夫舁笼扶板,蒙被过顶,沥血声嘶酸。可怜翁妪妇女幼稚,翘足延颈当路叫欢。
望爷觅子寻夫呼哥索弟,悲泪交汍澜。不愿无火伤刀箭瘢,但愿不受战殁全尸还。
咄咄嗟嗟,大难大难,官长不得弹压,守城兵卒各各摇首顾视灰其颜。
使我一寸心,亦作千刀剜。急趋急趋,向东渡头,水急分东西流。
撑篙打橹,扬扬意气,一人索百钱,四五十人同一舟。
踉跄后至,挨挤不得渡,挨挤落水,落水复上水,自恨不如凫鸥。
且止止休休,仰看天色苍黄,日堕城觜,俯听彫杨乱荻,其声飕飂。
奈何有官来,官何来,官来寻渡,有卒壮健,十十五五,环拥一驺。
不衫不履,恐人相识,掩面低头。但言速速去去,去去速速,不知往何所投。
且止止休休,踉跄后至,望渡而泣,皆尔兵民,已一日不得粮与糇。
仆来觅我渡头,牵我衣向我耳语。急牵仆衣,随势拥人入城,速速去去。
东巷市早停,西街运货关铺。短衣执梃守门,当路遗舄堕帽,满街倒栅横枑。
日落天昏昏,狂飙过耳,声摧城树。似有万千百人,哭声与鬼号謼。
入门见我老亲,老亲方解袜易屦。弟妹扶母出堂,环坐慰问,其乐莫可言喻。
砍木作柴炊釜粱,馀柴烹栗芋。斯时东邻西邻,鸡亦不闻鸣,狗亦不闻呴。
但闻张灯张皇,催老促幼呼。速速去去,使我家人停餐废箸。
笑不得笑,悲不得悲,行不得行,住不得住。孤灯破楼坐难曙,四壁摇摇愕相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1).哀鸣声;哀号声。《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陆德明 释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注:“嗸,同嗷。嗷嗷,雁哀鸣声。”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宋 欧阳修 《绿竹堂独饮》诗:“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 清 赵翼 《二麦将收连旬大雨感赋》诗:“米价经年节节高,茅簷待哺正嗷嗷。”《当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头搁在儿子肩头,突然嗷嗷大哭起来。”
(2).叫呼声;叫喊声。《楚辞·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嗷嗷,呼声也。” 管桦 《小英雄雨来》:“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吼叫:‘枪毙的有!枪毙的有!’”
(3).众口愁怨声。 汉 贾谊 《过秦论》:“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资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嗷嗷”。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小人道长,则 檮杌 比肩,颂声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怀异志。” 胡三省 注:“嗷嗷,众口愁声。”
(4).形容众声喧杂。《汉书·刘向传》:“无罪无辜,谗口嗸嗸。” 颜师古 注:“嗸嗸,众声也。”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夫惟万目睽睽以具瞻政府,万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后政府之职庶克举矣。” ——《漢語大詞典》
(2).飞行貌。 南朝 陈 徐陵 《鸳鸯赋》:“飞飞兮海滨,去去兮迎春。”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诗:“飞飞择所处,正得众所希。” 明 姜埰 《效行路难》诗:“君不见失匹鸟,东西自飞飞。”
(3).指飞鸟。 清 曹寅 《野田黄雀行》:“游子利其羽,挟弹随飞飞;飞飞入丛樾,棘刺牵人衣。”
(4).纷乱貌。 唐 杜甫 《绝句》之二:“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 金 朱弁 《炕寝三十韵》:“飞飞涌玄云,燄燄积红玉。”
(5).象声词。 明 袁宏道 《扬州舟中晨起》诗:“薄月层冰上,飞飞叫去鸿。” 清 曹寅 《东园看梅戏为俚句》诗之一:“飞飞灵鹊声,强起试春行。” ——《漢語大詞典》
(2).鄙陋貌。
(3).疏远貌。《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心戃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王逸 注:“速速,不亲附貌也。” ——《漢語大詞典》
(2).永别,死。 晋 陶潜 《和刘柴桑》:“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3).犹连说“走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去去!无可復用相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 马 指妇叱曰:‘去去!’妇即反奔,若被鬼逐。” ——《漢語大詞典》
(1).寄居;停留。 唐 李频 《辞夏口崔尚书》诗:“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他为自家贫未娶,只在府厅耳房内栖止,这伙守厅军壮都称他做‘厅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黄衣人》:“本以汝善人,故来栖止,今车马杂沓,久且不利於汝,吾当去此。” 何其芳 《街》:“木板的大本《史记》、《汉书》,变成无数的白蝴蝶,飘飞在庭院里,又栖止在草地上。”
(2).指寄居停留的地方。 唐 沈既济 《任氏传》:“ 郑子 许与谋栖止。 任氏 曰:‘从此而东,大树出于栋间者,门巷幽静,可税以居。’”《清史稿·仁宗纪》:“将閒散旗丁送往 吉林 ,拨给地亩,或耕或佃,以资养赡……该将军等尽心筹画,区分栖止,详度以闻。”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宜勒限使夷人徙 澳门 ,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 ——《漢語大詞典》
(2).不能;不可。《穀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阍,门者也,寺人也,不称姓名。閽不得齐于人。”《后汉书·朱儁传》:“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 唐 王昌龄 《浣纱女》诗:“ 吴王 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西游补》第十五回:“话得 孙行者 哭不得,笑不得。” 老舍 《四世同堂》六六:“他是温室里的花,见不得真的阳光与雨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