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青冥却垂翅,迢迢隔河水。

黄佐明代〕《少城篇赠别三洲李子

东望少城花满烟,忆君诵诗神凛然。君有长才不贫贱,李白斗酒诗百篇。

朝回君是同客舍,垂鞭亸鞚淩紫陌。感君意气无所惜,南寻禹穴见李白。

君今幸未成老翁,忆献三赋蓬莱宫。汉官威仪重昭洗,迥立阊阖生长风。

况复得之名誉早,歌辞自作风格老。但觉高歌有鬼神,不知明月为谁好。

我有新诗何处吟,鸣鸠乳燕青春深。窃攀屈宋宜方驾,颇学阴何苦用心。

即事非今亦非古,反锁衡门守环堵。唯见群鸥日日来,留连戏蝶时时舞。

柴门杂树向千株,种杏仙家近白榆。玄圃沧洲莽空阔,金支翠旗光有无。

似闻昨者赤松子,揽环结佩相终始。江深竹静两三家,云白山青万馀里。

黄金台贮俊贤多,几时回首一高歌。宴筵曾语苏季子,勋业终归马伏波。

知君未爱春湖色,且将款曲终今夕。人生几何春已夏,此心炯炯君应识。

似君须向古人求,宿昔一逢无此流。炯如一段清水出万壑,万壑东逝无停留。

南有龙兮在山湫,听曲低昂如有求。时俗造次那得致,如今岂无腰袅与骅骝。

君不见蛟之横,出清泚。青冥却垂翅,迢迢隔河水。

君莫笑,骥之子,皮乾剥落杂泥滓。走过掣电倾城知,万岁持之护天子,英雄有时亦如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青冥垂翅迢迢河水

青冥 qīng míng
(1).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攄虹兮,遂儵忽而捫天。” 王逸 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其洞虽不甚深,而上覆下平,倒插青冥,呼吸日月,此为最矣。” 赵朴初 《忆江南·峨眉山纪游》词:“上有青冥窥一綫,下临白浪吼千川。”
(2).形容青苍幽远。指仙境;天庭。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臺。” 宋 欧阳修 《感事》诗之二:“开坟见空棺,谓已超青冥。”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元都羽客,有御风躡景超举青冥者矣,未必能治世也。” 明 张煌言 《怀古》诗之一:“废兴寧有运,吾欲讼青冥。”
(3).形容青苍幽远。指山岭。 唐 施肩吾 《瀑布》诗:“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明 林鸿 《无诸钓龙台怀古》诗:“筑臺青冥上,垂钓沧江龙。”
(4).指海水。 明 徐渭 《泛舟九曲》诗:“老王乱青冥,皇天夜遗蜕。”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一六八引 蒋万里 《新游仙·水底潜行艇》诗:“倒影成楼臺,城郭入青冥。”
(5).竹木郁茂貌。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钱振伦 注:“《汉书》注:‘冥,暗也。’按,言摇烟之树葱然者,因望穷而晦。” 唐 杜甫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四员外绾》诗:“寄语 杨员外 ,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 仇兆鳌 注:“青冥为树色。”
(6).喻高位,显要的职位。《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勗以丹霄之价,弘以青冥之期。” 李善 注:“ 钟会 集言: 程盛 曰:‘丹霄之凤,青冥之龙。’”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宋 王安石 《送孙叔康赴御史府》诗:“时来上青冥,俯仰但一节。”
(7).喻宫廷或帝王。 唐 韩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岂似满朝承雨露,共看传赐出青冥。” 宋 林逋 《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异日青冥肯廻顾,夫君门族旧和羹。”
(8).古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皇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五曰青冥。”  ——《漢語大詞典》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垂翅 chuí chì
垂翼。《东观汉记·冯异传》:“垂翅 回谿 ,奋翼 澠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唐 钱起 《送员外侍御入朝》诗:“自怜江上鹤,垂翅羡飞鸣。” 清 黄景仁 《怀方仲介闽中》诗:“蹉跎各垂翅,霜雪渐盈头。”  ——《漢語大詞典》
迢迢 tiáo tiáo
(1).高貌。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宋复古春日》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隔 gé《國語辭典》

隔 [ gé ]

  1.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2.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河水 hé shuǐ
(1).指 黄河 之水。《诗·卫风·硕人》:“ 河 水洋洋,北流活活。”《宋史·河渠志一》:“大都 河 水从 西大河故瀆 东北,合 赤河 而达于海。”《清史稿·河渠志一》:“明年四月,塞未竣, 河 水陡涨,衝塌东岸坝臺。”
(2).专指 黄河 。《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六川? 河水 、 赤水 、 辽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河水 自 枝津 东北流逕 甲下邑 北,又东北流入于海。”
(3).指河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六章第一节:“ 帖木真 在湖边向天发誓说:‘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共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