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青帝 qīng dì
(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 苍帝 、 木帝 。《史记·封禅书》:“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黄巢 《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 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 青帝 鬭春华。”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漢語大詞典》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漢語大詞典》
回风(迴風)huí fēng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清 钱谦益 《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悲回风。”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漢語大詞典》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习习(習習)xí xí
(1).频频飞动貌。《楚辞·九辩》:“驂白霓之习习兮,歷群灵之丰丰。” 朱熹 集注:“习习,飞动貌。” 晋 左思 《咏史》之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鸟兮其羽习习。”
(2).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 传:“习习,和舒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冰心 《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习习冠盖。”《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张铣 注:“习习,盛也。”
(4).清雅和谐貌。 汉 傅毅 《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洋洋习习,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细辛出 华山 ,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觉森寒如浇氷水,喉中习习作痒。”
(6).象声词。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沈从文 《边城》十一:“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习习作声。” ——《漢語大詞典》
(2).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 传:“习习,和舒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冰心 《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习习冠盖。”《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张铣 注:“习习,盛也。”
(4).清雅和谐貌。 汉 傅毅 《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洋洋习习,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细辛出 华山 ,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觉森寒如浇氷水,喉中习习作痒。”
(6).象声词。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沈从文 《边城》十一:“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习习作声。” ——《漢語大詞典》
黄人捧日 huáng rén pěng rì
见“ 黄人守日 ”。 ——《漢語大詞典》
故 gù《國語辭典》
故 [ gù ]
名- 原因、根由。如:「托故」、「无缘无故」、「不知何故」。《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意外的事情、事件。如:「变故」、「事故」、「家庭多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晋·杜预·注:「故,事也。」
- 好友、旧识。如:「沾亲带故」、「一见如故」。《隋书·卷七○·李密传》:「乃散家产,赒赡亲故。」
- 过去的事物。如:「温故知新」。《文选·班昭·东征赋》:「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 死亡。如:「病故」、「身故」、「已故」、「父母早故」。
- 原来的、以前的。如:「故乡」、「故国」、「故交」。《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诗:「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 死去的。如:「故总统」。
- 本来、从前。《左传·昭公十三年》:「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荀子·性恶》:「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 有意、存心。如:「明知故犯」、「故弄玄虚」。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物,应对玄言。」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也故违了皇宣命,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
- 仍旧、依然。《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 因此、所以。《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迟迟(遲遲)chí chí
亦作“遟遟”。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餘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飢。”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復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偁 《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羣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櫬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復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遟遟於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遟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僕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僕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颼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漢語大詞典》
(1).徐行貌。《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毛 传:“迟迟,舒行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迟迟,行貌。” 洪兴祖 补注:“迟迟,来迟也。” 唐 来鹄 《古剑池》诗:“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再生缘》第二一回:“但见他,进步迟迟谢翠华,恍如玉树趁风斜。”
(2).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朱熹 集传:“迟迟,日长而暄也。”《西京杂记》卷四引 汉 枚乘 《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 宋 柳永 《林钟商·古倾杯》词:“迟迟淑景,烟和露润,偏绕长隄芳草。” 元 朱庭玉 《翠裙腰·闺思》曲:“雨餘花落莓苔地,巢燕啄香泥。柳绵点水浮萍碎,景迟迟。” 戴望舒 《过旧居》诗:“这样迟迟的日影,这样温暖的寂静,这片午炊的香味,对我是多么熟稔。”
(3).长远。《诗·小雅·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飢。” 毛 传:“迟迟,长远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遟遟前涂尽,依依造门基。” 宋 苏轼 《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 明 徐祯卿 《留别边子》诗:“驱车何迢迢,迢迢復迟迟。”
(4).长久。《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 马瑞辰 通释:“迟迟,正状其昭假之久。” 宋 王禹偁 《次韵和朗公见赠》:“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那夜月明,又听着这琴声,我迟迟不忍下舱去。”
(5).渐渐地;慢慢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羣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一:“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一本作“ 迟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 赵树理 《福贵》:“这时候,老领工又寻他上工,他说:‘迟迟再说吧!我还不定住不住啦!’”
(6).晚;延迟。 唐 司空图 《僧舍贻友人》诗:“旧山归有阻,不是故迟迟。” 元 张可久 《粉蝶儿·春思》套曲:“芳信归鸿杳杳,盼音书双鲤迟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每欲扶两櫬归葬故里,以资斧未办,姑犹迟迟。” 骆宾基 《寂寞》:“为了能够碰见她们俩,我迟迟到黄昏才去。”
(7).舒缓,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 孙希旦 集解:“威仪迟迟,行礼以和而从容不迫也。” 唐 张乔 《孤云》诗:“舒卷因风何所之,碧天孤影势迟迟。”
(8).眷念貌;依恋貌。《关尹子·三极》:“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悽悽焉,有思心则声迟迟然。” 汉 班昭 《东征赋》:“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诗:“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宋 贺铸 《浪淘沙》词:“敛泪復牵衣,私语迟迟,可怜谁会两心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一:“回首意迟迟,欲行未忍遽。”
(9).迟疑。《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遟遟於岐路之閒也。” 李贤 注:“遟遟,疑不前之貌也。” 宋 苏舜钦 《闻见杂录》:“ 乖崖 明日至门首,俟其僕出,即曰:‘我白汝主,假汝至一亲家。’僕迟迟,强之而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文元 道:‘汝等迟迟,且着你看一个样!’颼的一箭,已把内中一个射下马来死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