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穆穆 mù mù
(1).端庄恭敬。《书·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曾运乾 正读:“宾读为儐。四方诸侯来朝者, 舜 宾迎之也。四门穆穆,《史记》云:‘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尔雅·释训》:“穆穆,敬也。”《大戴礼记·五帝德》:“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漢語大詞典》
(2).仪容或言语和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毛 传:“穆穆,美也。”《荀子·大略》:“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晋书·王澄传》:“ 澄 尝谓 衍 曰:‘兄形似道,而神锋太儁。’ 衍 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澄 由是显名。”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愔愔于思,夔夔于守,穆穆语言,不惊左右。”
(3).宁静;静默。《楚辞·远游》:“形穆穆以浸远兮,离人羣而遁逸。” 晋 陶潜 《时运》:“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唐 胡宿 《天街晓望》诗:“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
(4).盛集貌。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十数年间,异人杰士,必穆穆于王庭矣。” ——《漢語大詞典》
圣皇(聖皇)shèng huáng
对皇帝的尊称。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皇,匪敢晏寧。”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旧唐书·房琯传》:“ 琯 昨於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为 江南 节度, 潁王 为 剑南 节度, 盛王 为 淮南 节度。” ——《漢語大詞典》
文武 wén wǔ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谷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漢語大詞典》
(2).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 ,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谷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参见“ 文武火 ”。
(6).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 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漢語大詞典》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则 ( 則 ) zé
则 [ zé ]
- 模范:以身作~。
-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 效法:~先烈之言行。
-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