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

杜甫唐代〕《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

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湘川新涕泪,秦树远楼台。
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衢尊不重饮,白首独馀哀。
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
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
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桂江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先朝宴会壮观尘埃

先朝 xiān cháo
(1).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 、 王溥 ,以收桑榆之效。”
(2).指先帝。《南史·袁粲传》:“ 武帝 詔曰:‘ 袁粲 、 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 宋 苏轼 《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1.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2. 姓。如汉代有常惠。
  1.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2.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1.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2.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宴会(讌會)yàn huì
(1).会聚宴饮。《东观汉记·赵憙传》:“上延集内戚宴会,诸夫人各前言为 赵憙 所济活。上甚嘉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谢公 ﹞从容谓 万 曰:‘汝为元帅,宜数唤诸将宴会,以説众心。’ 万 从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 撤儿 满月,开了个汤饼会,宴会了一天,来客倒也不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那时他们自以为了不得,到阔人家里去宴会,钱也多了,房子东西都要好的,终于与平民远远的离开了。”
(2).犹宴席。 元 吴弘道 《斗鹌鹑》套曲:“大殿里,设宴会,教坊司承应在丹墀。”
(3).众人在一起饮酒吃饭的比较隆重的集会。 徐迟 《火中的凤凰》十三:“风流人物看今朝,宴会上可以看到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和战斗英雄……济济一堂。”
宾朋宴饮的集会。《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每有讌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珥光采,袿裳鲜明,后独著素,装服无饰。”《宋史·曹彬传》:“初, 太祖 典禁旅, 彬 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羣居讌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清 曹寅 《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成诗》之二:“今日良讌会,今夕深可惜。”  ——《漢語大詞典》
壮观(壯觀)zhuàng guān
(1).雄伟的景象。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故圣王不替,而修礼地祇,謁款天神,勒功 中岳 ,以章至尊,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以浸黎元,皇皇哉,此天下之壮观,王者之卒业,不可贬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採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唐 李白 《大猎赋》:“赫壮观于今古,嶪摇荡于乾坤。”
(2).景象雄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蔑丘陵之邐迤,亚五岳之嵯峨,言壮观也。”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四:“上元五夜,马行南北几十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声伎非常,烧灯尤壮观。”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逸群奔踶,驭之者愈众,剽悍神勇,颇为壮观。” 刘白羽 《日出》:“从黎明前的沉沉的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烧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
(3).增添雄伟宏壮的气象;使景象宏伟可观。《水浒传》第五八回:“ 杨志 起身再拜道:‘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更欲集《全宋词》,则亦不过壮观 鄴 架,於本原无涉,亦可不必。”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尝徵 土尔扈特 攻 西雅斯科 ,谓 土尔扈特 无用,用以壮观而已。”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尘埃(塵埃)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咸阳桥 。” 柔石 《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朔风一阵阵地扫清她身上底尘埃和她胸中底苦痛。”
(2).犹尘俗。《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而消摇於无事之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3).指社会的底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 梁夫人 ,能於尘埃中识拔 韩世忠 。” 清 钮琇 《记吴六奇将军事》:“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4).喻肮脏或肮脏的东西。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坦率地说,我们谁的心灵中没有封建的尘埃呢?”
(5).污染,蒙受污秽。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文章干气象,姓字不尘埃。”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