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逸民消得称虞仲,难弟劳教誉季方。

程可中明代〕《问讯虞二僧孺山居

侵湖何限竹鱼庄,棘箐丛幽径转藏。
泉韵隔花鸣罅石,竹光分雨到空床。
逸民消得称虞仲,难弟劳教誉季方。
几欲过从惭法供,湘莼采采不盈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逸民消得难弟劳教

逸民 yì mín
指遁世隐居的人。《论语·微子》:“逸民: 伯夷 、 叔齐 、 虞仲 、 夷逸 、 朱张 、 柳下惠 、 少连 。” 何晏 集解:“逸民者,节行超逸也。”《汉书·律历志序》:“ 周 衰官失, 孔子 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 颜师古 注:“逸民,谓有德而隐处者。” 晋 陆机 《招隐》诗:“寻山求逸民,穹谷幽且遐。” 清 孙枝蔚 《寄题范眉生幽草轩》诗:“庭户如空谷,交游半逸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我希望目前的文艺家,并没有古之逸民气。”  ——《漢語大詞典》
消得 xiāo de
亦作“ 消的 ”。
(1).需要;须得。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翫月》词:“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水浒传》第七二回:“你不带我去便了,何消得许多推故!” 赵朴初 《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换头·观演〈蔡文姬〉剧有作》曲:“谓 中郎 有遗书,有儿女能诵记,只消得寄个纸笔。”
(2).值得;配得。 宋 辛弃疾 《西江月·用韵和李兼济提举》词:“琼瑰千字已盈怀,消得津头一醉。”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内性儿聪明,才调儿清正,这两般消的人钦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河豚﹞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所以 东坡先生 在 资善堂 与人谈河豚之美云: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不作则已,一作定要作箇痛快淋漓,才消得我这副酸心热泪。”
(3).禁得起。 宋 杨炎正 《蝶恋花·稼轩坐间作首句用丘六书中语》词:“昨日解酲今夕又,消得情怀,长被春僝僽。” 清 纳兰性德 《潇湘雨·送西溟归慈溪》词:“悽寂 黔娄 当日事,总名士如何消得?”
(4).享受;享用。 宋 赵长卿 《念奴娇·席上即事》词:“ 高唐 云雨,甚人有分消得?”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怎消的加官进位,怎消的廕妻封子,上卿之位何极。”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称 [ chèn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 chèng ]
    ◎ 同“”。
      虞 yú《國語辭典》

      虞 [ yú ]

      1. 忧虑。如:「性命堪虞」。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2. 疑虑、顾虑。《诗经·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3. 预料、猜想。《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新唐书·卷一三八·李嗣业传》:「虏不虞军至,因大溃。」
      4. 欺骗。如:「尔虞我诈」。《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1. 国名:➊ ​ 传说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➋ ​ 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约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 参见「虞舜 」条。
      3. 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仲 zhòng《國語辭典》

      仲 [ zhòng ]

      1. 位置居中的。如:「仲秋」、「仲夏」。《书经·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2. 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为序,仲是排行第二的。《仪礼·士冠礼》:「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汉·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3. 姓。如唐代有仲子陵。
      难弟(難弟)nàn dì
      犹贤弟。 宋 程俱 《九月七日夜梦王元规诘旦其弟元矩适相访感而作诗一首》:“清晨客在门,乃自 乌衣 来。典刑见难弟,共嘆一息乖。”参见“ 难兄难弟 ”。  ——《漢語大詞典》
      劳教(勞教)láo jiào
      (1).古谓教育百姓重视农桑劳动。《管子·侈靡》:“民欲佚而教以劳,民欲生而教以死。劳教定而国富,死教定而威行。” 郭沫若 曰:“足食重耕就是‘劳教’,足兵重战就是‘死教’。”见《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
      (2).“劳动教养”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
      誉 ( 譽 ) yù
      誉 [ yù ]
      1. 名声:荣~。名~。信~。沽名钓~。
      2. 称扬,赞美:毁~。交口称~。
      3. 古同“”,欢乐。
      季 jì《國語辭典》

      季 [ jì ]

      1. 古人用伯、仲、叔、季作兄弟排行,年龄最小的称为「季」。
      2. 弟的代称。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3. 计时的名称。一季有三个月。如:「春季」、「夏季」。
      4. 一个固定的时期。如:「花季」、「雨季」、「球季」、「旺季」、「淡季」。
      5.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季有三个月。如:「这个节目已经做了十三季。」
      6. 姓。如春秋时吴国有季札,汉代有季布。
      1. 末了的。如:「季春」、「季冬」。唐·刘禹锡〈祭福建桂尚书文〉:「始识尚书,贞元季年。」
      2. 幼稚未成熟的。如:「季女」。《周礼·地官·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