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娇儿聪明尚贵主,爱女秀丽专椒房。

楚石梵琦明代〕《北邙行

请君停一觞,听我歌北邙。
北邙在何许,乃在洛之阳。
洛阳城中千万家,无有一家免乱亡。
天地开辟来,死者生之常。
远如上古诸皇帝,卒弃四海归山冈。
富贵浮云亦易灭,筋骸化土诚堪伤。
汉陵发掘竟何事,后世更留珠玉装。
而况将相坟,不为荆杞荒。
野火烧林断碑碣,牧童见草呼牛羊。
当其得志时,直欲凌云翔。
天子不敢忤,群臣非雁行。
娇儿聪明尚贵主,爱女秀丽专椒房。
昨日铸印大如斗,今日临轩封作王。
风雷起掌握,瓦砾含辉光。
权势有时尽,乱衰无处禳。
娇儿爱女替不得,点点血泪沾衣裳。
白马素车出门去,未知魂魄游何乡。
土枭飞来树袅袅,石兽对立烟苍苍。
万岁千秋共一尽,高堂大宅空相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娇儿聪明贵主爱女秀丽椒房

娇儿(嬌兒)jiāo ér
爱子。对儿女的爱称。 晋 陶潜 《挽歌》之一:“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娇儿不离膝,畏我復却去。” 宋 欧阳修 《奉答原甫见过宠示之作》诗:“娇儿痴女遶翁膝,争欲强翁聊一弹。”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八:“三年之别,我并不曾改,我仍是三年前母亲的娇儿。”  ——《漢語大詞典》
聪明(聰明)cōng míng
(1).视听灵敏。《易·鼎》:“巽而耳目聪明。”《墨子·节用中》:“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髮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 宋 欧阳修 《常州张卿养素堂》诗:“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人有耳目,而见闻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聪明之。” 清 戴名世 《戴母唐孺人寿序》:“孺人今行年七十,聪明强健,无异曩昔。”
(2).谓明察事理。《荀子·王霸》:“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张守节 正义:“聪明,闻见明辩也。”《汉书·赵广汉传论》:“ 广汉 聪明,下不能欺。”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诗:“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 元 揭傒斯 《与尚书右丞相书》:“伏惟阁下聪明强毅,卓犖弘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夫神正直而聪明,仙冲虚而清静。”
(3).智力强,天资高。《后汉书·应奉传》:“ 奉 少聪明,自为儿童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梁书·沈约传》:“ 约 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 唐 杜甫 《不归》诗:“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縉绅之士讲学会京师者数十人,其聪明解悟能发挥师説者,则多推 山阴王君 汝中 。” 清 李渔 《巧团圆·言归》:“多情若共多才迂,不羡聪明但笑痴。” 冰心 《我的邻居》:“我的这几个孩子,也就是她还聪明一点,可惜的是她身体不好。”
(4).指智慧才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汉书·扬雄传下》:“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于情性,聪明不开。”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但共遣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慾动,不为属託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初, 永真 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山下出泉》:“水出高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 生宝 听了,不由人不发暴躁,原来老汉就这样给儿子传授聪明哩!”
(5).犹言视听;听到的和看到的。《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孔颖达 疏:“聪明,谓闻见也。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汉书·王嘉传》:“今 云 等至有图弑天子逆乱之谋者,是公卿股肱莫能悉心务聪明以销厌未萌之故。” 颜师古 注:“务聪明者,广视听也。” 宋 秦观 《主术》:“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奇情至此叹观止,或令聋聵开聪明。”
(6).特指君主的视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行幸》:“如 宇文述 、 虞世基 、 裴藴 之徒,居高官,食厚禄,受人委任,惟行諂佞,蔽塞聪明,欲令其国无危,不可得也。” 宋 王禹偁 《端拱箴》:“大臣元老,经邦论道,裨补聪明,于何不照。”
(7).犹耳目。《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 孔颖达 疏:“谓不使姦声乱色留停於耳目,令耳目不聪明也。”《文选·枚乘〈七发〉》:“聪明昡曜,悦怒不平。” 刘良 注:“聪明,耳目也。”
(8).指刺探消息的人。《汉书·韩延寿传》:“ 赵广汉 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訐,一切以为聪明。”  ——《漢語大詞典》
尚 shàng《國語辭典》

尚 [ shàng ]

  1. 尊崇、仰慕。如:「尚文」、「尚武」。《墨子·尚贤上》:「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2. 主管其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通「掌」。
  3. 仰攀婚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1. 犹、还。如:「他至今尚未结婚。」《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 」
  2. 尚且、况且。《老子·第二三章》:「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3. 希望,表示祈求。如:「尚飨」。唐·韩愈〈汴州东 西水门记〉:「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所始。」
  1. 姓。如汉代有尚长。
贵主(貴主)guì zhǔ
(1).尊贵的公主。《后汉书·窦宪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贵主冠浮动,亲王轡闹装。”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尚主》:“旧例,贵主画堂垂帘坐,舅姑拜於帘外, 贤穆 奏乞行常人礼,上与慈圣大喜,再三称叹,詔从所请。” 清 唐甄 《潜书·远谏》:“嫡庶诸子,駢首就繫;后嬪贵主,受辱於人。”
(2).敬称他国国君。《晋书·张骏传》:“﹝ 李雄 ﹞谓 淳 曰:‘贵主英名盖世,土险兵盛,何不称帝,自娱一方?’”《北史·胡叟传》:“ 叟 曰:‘贵主奉正朔而弗淳,慕仁义而未允。吾之择木,夙在 大魏 ,与子暂违,非久阔也。’”  ——《漢語大詞典》
爱女(愛女)ài nǚ
(1).指宠爱的女儿。《战国策·楚策二》:“ 秦王 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好翫习音者以懽从之。”
(2).贪爱女色。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后门外横着尸首,牌写着数行字出示:这廝一生爱女,今番入死。”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小二哥,你也知道我粧孤爱女,你肯与我做个落花的媒人,与那 贺 家姐姐做一程儿伴,我便与你换上盖也。”  ——《漢語大詞典》
秀丽(秀麗)xiù lì
清秀美丽。《陈书·高祖纪上》:“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 宋 秦观 《自警》诗:“日月迟迟异短明,三峯秀丽皆仙格。” 明 袁宏道 《嵩游四》:“ 伯寿 盖 洛阳 九老之一也,有妾名 萱草 、 芳草 ,皆秀丽而善声律。” 柔石 《二月》十四:“他望窗外的月色,月色仍然秀丽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二章:“ 郭祥 一看那熟悉的秀丽的字迹,脸刷地就红起来,赶忙把信塞到枕头底下。”  ——《漢語大詞典》
专 ( 專 ) zhuān
专 [ zhuān ]
  1. 单纯、独一、集中在一件事上:~长(cháng )。~使。~心致志。
  2. 独自掌握和占有:~利。~车。~有。~断。
  3. 姓。
椒房 jiāo fáng
(1).即 椒房殿 。《汉书·车千秋传》:“ 江充 先治 甘泉宫 人,转至 未央 椒房 。” 颜师古 注:“ 椒房 ,殿名,皇后所居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 掖庭 椒房 ,后妃之室。”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长乐宫 有 椒房殿 。”参见“ 椒房殿 ”。
(2).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椒房丹地,有众如云,本由嗜欲之情,非关风化之义。” 明 谢谠 《四喜记·琼英入宫》:“定知你龙幃赐寝,定知你椒房得宠。”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怕庸姿下体,不堪陪从椒房。受宠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间天上。”
(3).后妃的代称。《后汉书·延笃传》:“大将军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应陈进医方,岂当使客千里求利乎?”《晋书·胡奋传》:“ 奋 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 明 张居正 《论外戚封爵疏》:“今使椒房之属与有大勋劳之人并享茅土,非所以昭有功、劝有德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自古道,君王爱馆娃。繫背纱,先须采选来家,替椒房作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