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云物媚晴宇,气候属妍和。

高叔嗣明代〕《岁暮作

旦夕兹岁改,萧条旅思多。
云物媚晴宇,气候属妍和。
峥嵘新阳至,故景实蹉跎。
感时岂不怀,二纪倏焉过。
栖身惭择木,望道叹伐柯。
如匏吾自系,匪玉孰为磨。
有发日就长,心短独若何。
但云毕夙志,唯力岂知他。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云物气候妍和

云物(雲物)yún wù
(1).云的色彩。《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杜预 注:“云物,气色灾变也。”《新唐书·李元谅传》:“既会, 元谅 望云物曰:‘不祥,虏必有变!’传令约部伍出阵。” 清 刘大櫆 《重修凤山台记》:“古之为臺者以书云物,后之为臺者以作观游。”
(2).云气、云彩。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若夫 善卷 、 巢 、 许 、 管 、 胡 之徒,咸蹈云物以高騖,依龙凤以竦迹。”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诗:“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3).景物,景色。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尔乃青春受谢,云物含明,江皋緑草,曖然已平。”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铜壶阁落成》诗:“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夏曾佑 《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归将行赋此》:“从此归帆好云物,分明点点入新愁。”  ——《漢語大詞典》
媚 mèi《國語辭典》

媚 [ mèi ]

  1. 奉承、取悦、讨好。如:「谄媚」。《国语·周语上》:「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史记·卷一二五·佞幸传·序》:「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2. 爱。《诗经·大雅·下武》:「媚兹一人。」三国魏·繁钦〈定情〉诗:「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1. 娇艳、美好、可爱。如:「娇媚」、「妩媚」、「风光明媚」。《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晴 qíng《國語辭典》

晴 [ qíng ]

  1. 雨雪停止。《文选·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元·张可久〈人月圆·梅花浑似真真面〉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1. 清朗无云的天气。如:「秋晴」、「阴晴」。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 晴朗的。如:「晴天霹雳」、「晴空万里」。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唐·贾岛〈送人适越〉诗:「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
宇 yǔ《國語辭典》

宇 [ yǔ ]

  1. 屋簷。《易经·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之大壮。」
  2. 房屋。如:「屋宇」。《楚辞·宋玉·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 疆域、国境。《左传·昭公四年》:「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文选·枚乘·七发》:「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
  4. 上下四方,为整个空间的总称。如:「宇宙」、「寰宇」。《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
  5. 人的仪表、风度。如:「眉宇」、「气宇轩昂」。《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神识沉敏,风宇条畅。」
气候(氣候)qì hòu
(1).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亦泛指时令。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气候》:“《礼记·月令》注曰:‘昔 周公 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 太昊 ,而定于 周公 也。’” 宋 陆游 《园中书触目》诗:“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然譬诸霜雁叫天,秋蛩吟野,亦气候所感使然。”
(2).指云气等变化。古代多据此来预测吉凶。《三国志·蜀志·周群传》:“ 羣 少受学於 舒 ,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纔见一气,即白 羣 , 羣 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 侃 薨,征西将军 庾亮 代镇 武昌 ,復引 洋 问气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文穆 ﹞郡户曹史,徵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 唐 刘禹锡 《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飜营。”
(3).指天气。 南朝 宋 谢惠连 《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恶,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 明 唐顺之 《游遵化汤泉》诗:“絶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清 吴瞻泰 《过虎村上芙蓉岭》诗:“山深异气候,四月流澌水。”
(4).比喻结果、成就、前途。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养二十餘年,方纔成了气候。”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这是什么缘故呢?”
(5).指书画或诗文的气韵、风格。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一品》:“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希逸 诗气候清雅,不逮於 王 袁 ,然兴属閒长,良无鄙促也。”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气候急刻,不能闲退。”
(6).指人的神态风貌。《三国志·吴志·朱然传》:“ 然 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餘皆质素。”《太平广记》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 苗十 气候哑吒,凭恃羣亲,索人承事。”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维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漢語大詞典》
属 ( 屬 ) shǔ/zhǔ
属 [ shǔ ]
  1. 同一家族的:亲~。眷~。烈~。
  2. 类别:金~。吾~。
  3. 生物群分类系统上,“”下有“属”,“属”下有“”。
  4. 有管辖关系的,也指有管辖关系的人或单位:直~。~下。~地。
  5. 归类:~于自然科学。
  6. 为某人或某言所有:这本书~于你了。
  7. 系,是:~实。纯~谣言。
  8. 用十二生肖记生年:~相。
属 [ zhǔ ]
  1. 连缀,接连:~文。~和()。
  2. (意念)集中于一点:~仰(注视仰望)。~望。~意。
  3. 古同“嘱”,嘱咐,托付。
  4. 倾注,引申为劝酒:“举酒~客”。
  5. 恰好遇到:~京师乱。
妍和 yán hé
美好和煦。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唐 白居易 《梦行简》诗:“天气妍和水色鲜,闲吟独步小桥边。” 清 蒋和宁 《酬王梦楼招游》诗:“ 六朝 风物正妍和,珍重乌篷载酒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