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可怜帝主推心腹,纵有丘张岂比肩。

韩邦靖明代〕《玄明宫行

长安送客城东道,柳叶杨花春正早。
玄明宫前下马时,一片烟光长萋草。
宫中道士邀我入,素果清茶日未昃。
白河东下楚城西,指点湖山三叹息。
正德三年与四年,刘瑾专权斧扆前。
可怜帝主推心腹,纵有丘张岂比肩。
帷幄空多戚里恩,论思无复侍臣尊。
千官尽走东河下,庶政全归左顺门。
震主倾朝不自知,回天转日更谁疑。
金貂满座衔恩日,朱绂升堂颂德时。
翻嫌仇李光荣薄,却笑曹侯意气卑。
谋生意拙还谋死,更起玄明作蒿里。
甲第侯王已莫伦,阴山将相那堪比。
土石西山半欲摧,栋梁南国万牛回。
虚阁平临金阙杪,假山下指凤城隈。
琪花瑶草寻常得,万户千门次第开。
千门万户谁甲乙,玄明之宫推第一。
金碗常思埋甲盾,铜驼不解生荆棘。
自古威权不到头,九重一怒罪人收。
几人烈焰俱灰灭,一旦冰山作水流。
冰山烈焰事俱非,座上门前客尽稀。
须臾蔓草萦枯骨,宛转佳城属羽衣。
门掩宫河十里长,山藏陇树一千行。
今古谁存三尺土,奸雄空作百年忙。
春风有客时双入,寒食何人奠一觞。
卧牛不得归岗势,怨鹤空闻绕夕阳。
夕阳漠漠鹤归迟,却忆玄明全盛时。
千人举杵万人和,九仞为台十仞池。
雨露霜霾归喜怒,层青丹碧岂珍奇。
万民累足臣屏息,四海离心主不知。
从来偏重多忧患,自古末流难障捍。
东京政事三公缺,阉宦专权祸尤烈。
正统王振擅权时,先朝李广亦恣雎。
只今不独刘瑾盛,帝主旁前安可知。
倚社难熏古如此,操刀必割谁能已。
三穴那能穷帝旁,万机况复归司礼。
救枉扶偏本不同,更张琴瑟始成功。
还期圣主思前事,莫遣玄明有别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可怜推心纵有比肩

可怜(可憐)kě lián
(1).值得怜悯。《庄子·庚桑楚》:“汝欲返性情而无由入,可怜哉!” 成玄英 疏:“深可哀愍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情状可怜,亦使人心脾悽动。” 鲁迅 《野草·风筝》:“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2).指怜悯。《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从此里中父老,人人薄 许武 之所为,都可怜他两个兄弟。” 茅盾 《搬的喜剧》:“ 赵小姐 似乎很可怜 黄太太 的无知。” 老舍 《茶馆》第二幕:“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3).可爱。《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家有贤女,自名 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明 张仲立 《浣溪沙·题情》词:“浅束深妆最可怜,明眸玉立更娟娟。” 郁达夫 《海上通信》:“本来是黄色的海面被这夕照一烘,更加红艳得可怜了。”参见“ 可爱 ”。
(4).可喜。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唐 白居易 《曲江早春》诗:“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参见“ 可喜 ”。
(5).可羡。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6).可惜。 唐 卢纶 《早春归盩厔别业却寄耿拾遗》诗:“可怜芳岁青山里,惟有松枝好寄君。”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7).可怪。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十一:“翠瓜碧李沉玉甃,赤梨蒲萄寒露成。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8).异常。 宋 毛滂 《浣溪沙·武康社日》词:“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 郁达夫 《迟桂花》:“山上的空气,真静得可怜。”
(9).极言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 汤富海 ﹞变卖了一点可怜的家产还他还不够,又强迫要 汤阿英 这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去抵债。” 王西彦 《占屋》第一部二:“然而他太无力了,他的救援是可怜的。”  ——《漢語大詞典》
帝 dì《國語辭典》

帝 [ dì ]

  1. 天子、君主。如:「称帝」、「先帝」、「三皇五帝」。《战国策·赵策三》:「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
  2. 天神,宇宙的主宰。如:「上帝」、「天帝」、「玉皇大帝」。《左传·僖公十年》:「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
  3. 泛指其他尊贵的神。《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
主 zhǔ《國語辭典》

主 [ zhǔ ]

  1. 宾客或奴仆的相对词。如:「宾主」、「主仆」。
  2. 帝王。如:「君主」。《礼记·曲礼下》:「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唐·杜甫〈入衡州〉诗:「报主身已老,入朝病见妨。」
  3. 领导者。如:「教主」、「一家之主」。《诗经·周颂·载殳》:「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汉·毛亨·传:「主,家长也。」
  4. 当事人。如:「苦主」、「失主」。
  5. 有物权或事权的人。如:「债主」、「地主」、「物归原主」。
  6. 牌位。如:「木主」、「神主」。《周礼·春官·司巫》:「祭祀则共匰主。」
  7. 教徒称呼其所信仰的神为「主」。
  8. 事物的根本。《易经·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
  9. 公主的简称。《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聊斋志异·卷九·云萝公主》:「驸马当是俗间高手,主仅能让六子。」
  1. 负责、主持。如:「主讲」、「主办」。
  2. 掌管、统治。《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唐·韩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3. 赞同。如:「主战」、「主和」。《国语·周语中》:「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4. 持守。《论语·学而》:「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文选·宋玉·招魂》:「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5. 预示。《三国演义·第六三回》:「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1. 主要的。如:「主将」、「主帅」。
  2. 自己的。如:「主观」、「主见」。
推心 tuī xīn
(1).以诚相待。 汉 刘向 《列女传·明德马后》:“时及政事,后推心以对,无不当理。” 唐 司空图 《与台丞书》:“且自古推心,苟不望报於其人,则未有不坚於著效者。”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介甫 曰:‘陛下以他人为密,而独隐于臣,岂君臣推心之道乎?’”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五:“遭时固不易,推心尤独难。”
(2).推戴之心。 唐 骆宾王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漢語大詞典》
腹 fù《國語辭典》

腹 [ fù ]

  1. 厚。《说文解字·肉部》:「腹,厚也。」《礼记·月令》:「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
  1. 指动物的胸腔与骨盘之间的部位,俗称为「肚子」。如:「果腹」、「捧腹大笑」。
  2. 泛称中心部位。如:「山腹」、「瓶腹」。唐·杜甫〈南池〉诗:「呀然阆城南,枕带巴江腹。」
  3. 比喻内心深处。如:「推心置腹」、「口蜜腹剑」。
  4. 正面、前面。《新五代史·卷六二·十国世家·南唐世家》:「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5. 姓。如战国时赵国有腹击。
  1. 怀抱。《诗经·小雅·蓼莪》:「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纵有
即使有  ——《整理自网络》
丘 qiū《國語辭典》

丘 [ qiū ]

  1. 小土山、小土堆。如:「沙丘」、「丘陵」、「丘垤」。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溪之上,买小邱为愚丘。」
  2. 坟冢、坟墓。《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丘墓乎?」
  3. 姓。如元代有丘处机。
  1. 大、长。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比肩 bǐ jiān
(1).并肩。《淮南子·说山训》:“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 唐 白居易 《长相思》诗:“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清 吴蔚光 《西江月》词:“对面绣棚坐处,比肩鈿槛行时。”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2).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沈佺期》:“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古人。” 陈毅 《游桂林》诗:“ 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
(3).指地位同等之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
(4).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治乎?”《北齐书·恩倖传序》:“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九状》:“若以为非臣不可为,则方今辞臣满朝,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
(5).即披肩。《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原注:“俗称襻子答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