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侬采莲,今年莲复采。
江南七月莲花开,江上女儿采莲来。
桃颊双垂映秋水,菱歌一曲望春台。
春台一望隔千山,征客秦关更楚关。
妾意如舟元不定,郎行似水何时还。
若耶溪,云门岛,江水何茫茫,江风何浩浩。
暮雨朝云江上楼,春兰秋蕙江边草。
远树千重属目频,归帆一片忧心捣。
一片归帆望不来,谁家箫鼓画船开。
还看柁底鸳鸯宿,又见樯头鸿雁回。
一溪还一曲,采莲采未足。
水清石磊磊,采莲意已怠。
越女长歌不肯休,吴姬辍棹犹相待。
去年侬采莲,今年莲复采。
年年江上花朵鲜,岁岁花中苦心在。
中有苦心君不知,请君但看并头枝。
可怜片片同心蕊,但作悠悠藕内丝。
官道采桑劳妾身,西湖采莲伤妾神。
云窗织罢愁长日,烟屿歌残望远人。
远人不可见,且唱采莲歌。
桂楫兰桡下极浦,青楼朱箔此山阿。
芙蓉苑外金鞍度,杨柳堤边玉骑过。
红尘驻马非无意,白露沾裳将奈何。
将奈何,采莲归,明月前溪一镜飞。
珠翠绮罗纷照耀,吴讴越吹相因依。
明年倘若莲花发,荡子关山莫更违。
桃颊双垂映秋水,菱歌一曲望春台。
春台一望隔千山,征客秦关更楚关。
妾意如舟元不定,郎行似水何时还。
若耶溪,云门岛,江水何茫茫,江风何浩浩。
暮雨朝云江上楼,春兰秋蕙江边草。
远树千重属目频,归帆一片忧心捣。
一片归帆望不来,谁家箫鼓画船开。
还看柁底鸳鸯宿,又见樯头鸿雁回。
一溪还一曲,采莲采未足。
水清石磊磊,采莲意已怠。
越女长歌不肯休,吴姬辍棹犹相待。
去年侬采莲,今年莲复采。
年年江上花朵鲜,岁岁花中苦心在。
中有苦心君不知,请君但看并头枝。
可怜片片同心蕊,但作悠悠藕内丝。
官道采桑劳妾身,西湖采莲伤妾神。
云窗织罢愁长日,烟屿歌残望远人。
远人不可见,且唱采莲歌。
桂楫兰桡下极浦,青楼朱箔此山阿。
芙蓉苑外金鞍度,杨柳堤边玉骑过。
红尘驻马非无意,白露沾裳将奈何。
将奈何,采莲归,明月前溪一镜飞。
珠翠绮罗纷照耀,吴讴越吹相因依。
明年倘若莲花发,荡子关山莫更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去年 qù nián
刚过去的一年。 唐 杜甫 《前苦寒行》之二:“去年 白帝 雪在山,今年 白帝 雪在地。” 宋 苏轼 《中秋月》诗之一:“殷勤去年月,瀲灧古城东。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去年羽书来,中枢失筹策。” 丁玲 《奔》:“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 ——《漢語大詞典》
侬 ( 儂 ) nóng
侬 [ nóng ]
- 方言,你。
- 我(多见于旧诗文)。
- 姓。
采莲(采蓮)cǎi lián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今年 jīn nián
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 李密 《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岂知还復有今年,把琖对花容一呷。”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如今年暂行,明年即据为例,非祖宗旧例也。” 周瘦鹃 《花木丛中·梅花时节话梅花》:“今年我家的盆梅,开了花的只有十多盆。” ——《漢語大詞典》
莲 ( 蓮 ) lián
莲 [ lián ]
- ◎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藕”。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亦称“荷”、“芙蓉”、“芙蕖”、“菡萏”):~藕。~房(❶莲蓬;❷指僧人的居室)。~座(❶莲花的底部;❷佛像的座位,由佛座多为莲花形而得名)。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動-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 同「復 」(一)。
复 [ fòu ]
- 同「復 」(二)。
采 ( 埰 採 ) cǎi/cài《國語辭典》
采 [ cǎi ]
動- 摘取。《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宋·陸游〈春晚即事〉詩四首之四:「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
- 擇取。《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 蒐集。《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予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 是者,則有得矣。」
- 掘取。漢·桓寬《鹽鐵論·復古》:「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鑄煮鹽。」
- 有顏色的帛。《漢書·卷九一·貨殖傳》:「文采千匹。」唐·顏師古·注:「帛之有色者曰采。」
- 色彩。《禮記·月令》:「命婦官染采。」
- 神色。如:「神采」、「興高采烈」。《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儒林外史·第八回》:「前晤尊公大人,幸瞻丰采。」
- 文彩。《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文質疏內兮,眾不知余之異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采 [ cài ]
- 參見「采地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