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神秘抉水性,专勤念民力。

何允泓明代〕《徐武功有贞

武功志高诡,其才更飚飘。
晓畅兵农事,旁谙占测术。
明兴治渠者,公纻迥无匹。
婉婉金闺彦,忽受中丞节。
黄河自天来,出陕势逾疾。
挟彼雍豫流,何知济汶域。
沙湾日撼摇,张秋莽滔泆。
行役岂惮烦,源流究纤悉。
仪图万年利,遑耽八年逸。
渠匪广济名,闸有通源实。
高地堰厥冲,安流疏其隰。
堙阿逮曹郓,沮洳变禾穑。
神秘抉水性,专勤念民力。
计食五万钱,核工三百日。
卓哉河渠碑,允矣太史笔。
惜哉百年来,斯猷遂无述。
河臣总金钱,天子念沟洫。
水衡一以空,黄流至今汩。
漕艘虞咽喉,陵寝郡薄蚀。
何当公再生,宽我忧心忄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神秘水性民力

神秘(神祕)shén mì
亦作“ 神秘 ”。
(1).奥秘;神妙莫测。 南朝 宋 颜延之 《白鹦鹉赋》序:“余具职崇贤,预观神祕,有白鸚鵡焉,被素履玄,性温言达,九译絶区,作玩天府。” 唐 李峤 《百寮贺瑞石表》:“或词隐密微,或气藏讖纬;莫究天人之际,罕甄神祕之心。” 元 倪瓒 《送盛道士游浙东》诗:“昔闻阳洞启神秘,中有仙人留玉文。” 闻一多 《静夜》诗:“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2).谓使之神妙莫测。《史记·苏秦列传》“习之於 鬼谷先生 ” 唐 司马贞 索隐:“又 乐壹 注《鬼谷子》书云:‘ 苏 秦 欲神祕其道,故假名 鬼谷 。’”
见“ 神祕 ”。  ——《漢語大詞典》
抉 jué《國語辭典》

抉 [ jué ]

  1. 挖、挑出。《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2. 挑取、选取。如:「抉择」。唐·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
  3. 戮、穿。《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而死。」宋·陆游〈寒夜歌〉:「既不能挺长剑以抉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以回万物之春。」
  4. 揭开、揭发。《新唐书·卷一五○·李揆传》:「揆惧复用,遣吏至諲所,构抉过失,諲密诉诸朝。」
水性 shuǐ xìng
(1).水的性能、特点。《后汉书·苏竟传》:“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南方之兵受岁祸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2).指水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 明 袁宏道 《饮马长城窟行》:“白水洗白骨,瘢尽水酸楚。洗多成黑流,水性毒於蛊。”
(3).泅水的技能。《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仓 素知水性,又在 荆州 住了数年,愈加惯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有些士兵和将领多少识些水性,看见 张若麒 的渔船经过,一面呼救,一面游过去。”
(4).水有随势而流的特性,因以喻用情不专一。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可怜我差迟了这夫妇情,错配了这姻缘簿,都则为俺那水性儿夫。” 元 张彦文 《一枝花》套曲:“指望永同欢悦,劣寃家水性特随斜。”《水浒传》第八一回:“原来这 李师师 是个风尘妓女,水性的人,见了 燕青 这表人物,能言快説,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花之辈,少真多假。”《红楼梦》第六四回:“况且 二姐儿 又是水性人儿,在先已和姐夫不妥……今见 贾璉 有情,况是姐夫将他聘嫁,有何不肯?”
(5).比喻性情柔弱,无主见。《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婆婆休得耍水性,做大不尊小不敬。”
(6).指江河湖海在深浅、流速等方面的特点。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熟悉 小沽河 水性的公路局同志告诉我:‘ 小沽河 的水,涨的快,消的却很慢。’”  ——《漢語大詞典》
专 ( 專 ) zhuān
专 [ zhuān ]
  1. 单纯、独一、集中在一件事上:~长(cháng )。~使。~心致志。
  2. 独自掌握和占有:~利。~车。~有。~断。
  3. 姓。
勤 qín《國語辭典》

勤 [ qín ]

  1. 使担负徭役、使劳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国语·周语下》:「勤百姓以为己名,其殃大矣。」
  2. 努力从事。《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3. 帮助化解危难。《国语·晋语二》:「秦人勤我矣。」《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1. 尽心尽力的做。如:「勤耕」、「勤读」。
  2. 经常、常常。如:「勤换洗」、「她洗澡洗得很勤。」唐·白居易〈送杨八给事赴常州〉诗:「须勤念黎庶,莫苦忆交亲。」
  1. 劳苦的事。《燕丹子·卷下》:「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晋·陶渊明〈咏三良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2. 职务、工作。如:「内勤」、「值勤」、「地勤」。
  3. 姓。如唐代有勤曾。
  1. 诚恳、周到。如:「殷勤」。
念 niàn《國語辭典》

念 [ niàn ]

  1. 惦记、想念。如:「思念」、「挂念」。唐·白居易〈伤远行赋〉:「惟母念子之心,心可测而可量。」
  2. 忆念。佛教指将心清楚放在对象上而不忘失。如:「念佛」、「念施」。《大安般守意经·卷下》:「念出入息。」
  3. 吟诵、诵读。如:「念书」、「念经」、「念咒」。《红楼梦·第一四回》:「说著,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通「念」。
  4. 读、研习。如:「你现在念几年级?」、「他一念完中学,就开始工作了。」
  5. 反反复复述说著。如:「念念有词」、「她嘴巴一直念个不停」、「妈妈念你是为了你好。」
  6. 记住。《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7. 怜爱。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卢山〉诗二首之二:「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1. 极短的时间。如:「一念顷」、「念念分明」。《阿毘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偈曰:『一念。』释曰:『此上品忍但一刹那,无长时。』」
  2. 念头、想法。如:「杂念」、「一念之仁」。《红楼梦·第四回》:「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
  3. 二十。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九出》:「凑著个韶阳小道姑,年方念八,颇有风情。」通「廿」。
  4. 姓。如北周有念贤。
民力 mín lì
(1).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左传·昭公十三年》:“令尹 子期 请伐 吴 ,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脩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汉书·五行志上》:“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岁借民力,条之於版。”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邹韬奋 《经历·立场和主张》:“军力必须和民力配合起来,才有动员全国力量一致对外的可能。”
(2).人的体力。《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