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载缉载紬,如蓺稷黍。

释妙声明代〕《蒲庵

循彼南涧,言采其蒲。采之何为,滫瀡是图。彼蒲之良,利用为屦。

载缉载紬,如蓺稷黍。我思古人,惟睦之陈。克用是道,甚宜其亲。

我行四方,十年于今。母寔有命,余何弗钦。乃筑我居,于越之野。

悠悠我思,朝夕于楚。乱离孔怃,山川邈悠。岂不怀归,水无行舟。

爰有清泉,在居之侧。既浸既灌,蒲叶嶷嶷。蒲叶嶷嶷,蒲生日多。

母氏燕喜,我劳其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稷黍

载 ( 載 ) zǎi/zài
载 [ zǎi ]
  1.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2.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载 [ zài ]
  1.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2. 充满:怨声~道。
  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4. 姓。
缉 ( 緝 ) jī/qī
缉 [ jī ]
  1. 把麻析成缕连接起来:~麻。
  2. 搜捕,捉拿:~访。~私。~捕。通~。侦~。
  3. 同“辑”,收集。
缉 [ qī ]
  1. 一种缝纫方法,一针对一针地缝:~鞋口。~边儿。
紬 chōu/chóu《國語辭典》

䌷 [ chóu ]

  1. 丝织品的通称。宋·陆游〈秋晚雨中〉诗:「醉来且拥黄䌷睡,莫问何时后土干。」通「绸」。

䌷 [ chōu ]

  1. 抽引。如:「䌷绎」。《文选·宋玉·高唐赋》:「䌷大弦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李善注引《字林》曰:「䌷,引也。」
  2. 缀集。《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蓺 yì《國語辭典》

蓺 [ yì ]

  1. 种植。《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通「艺」。
  1. 才能。《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旦巧能,多才多蓺,能事鬼神。」
稷黍 jì shǔ
(1).泛指五谷。《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郑玄 笺:“我迫於王事,无不攻緻,故尽力焉。既则罢倦,不能播种五穀。”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2).仅指稷和黍而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土人悉以种麦,云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麦, 齐 人相承以殖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