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妓人行》,第辞华萎弱,不足以写其态度之万一。
永乐十七年,予自桂林役房山。
是冬解后一遗姬于逆旅中,虽汨没尘土,有衰老态,然尚
余笑谈风韵,犹以紫箫自随。
访其详,盖大都妓人,以才貌隶教坊供奉。
陵迁谷变,将落发为比丘尼,未果。
已而转嫁编氓,愈并沦落。
今垂老无所依,随孙就食匠营间。
遂呼酒饮之,使吹数调。
既罢,因与共论畴昔,其言至正时繁华富贵事如目睹。
然每一追思,怀抱辄复作恶,岂来今往古红颜薄命当如是
耶?余为低回凄然慨叹,且感其意,作长辞赠之,题曰《
至正妓人行》,第辞华萎弱,不足以写其态度之万一。
忧郁之际,取而读之,匪慰若人,聊以自解焉耳。
桃花含露伤春老,莲叶欺霜悴秋早。
红飘翠殒谁可方?大都伎人白头媪。
言辞婉媚虽足爱,颜色萎摧宁再好?姿同蒲柳先凋零,景
近桑榆渐枯槁。
我役房山滞客边,客边意气迥非前。
螺杯谩想红楼饮,雁柱徒怀锦瑟弦。
晏岁荒村因解后,芳尊小酌且留连。
阳台楚雨情磨灭,舞袖弓鞋事弃捐。
于今沦落依草木,天寒幽居在空谷。
爷娘底处认坟墓,姊妹何乡寻骨肉。
初谓终身永欢笑,那知末路翻捞摝。
莫惜缥囊紫玉箫,暂吹绛阙瑶台曲。
停觞起立态是痴,敛衽踌躇半饷时。
凝情徘徊倾听久,微茫杳渺度腔迟。
娇痴睍睆莺求友,嫩讶昵喃燕哺儿。
巨壑潜蛟惊起蛰,危巢别鹄苦分离。
分离或变成凄切,凄切愈加音愈咽。
荡子江湖信息稀,疲兵关塞肌肤裂。
似啼似诉复似泣,若慕若怨兼若诀。
孤舟嫠妇旅魂消,异域累臣鬓毛折。
参差角羽杂宫商,微韵纡余巧抑扬。
坠絮游丝争绕乱,哀蛩怨蚓互低昂。
呦呦瑞鹿剔灵囿,哕哕和鸾集建章。
楚弄数声谐洗簇,氐州一曲换伊凉。
伊凉溜亮益闲暇,埙篪笛笙皆在下。
琚瑀铿锵韵碧霄,机梭淅沥鸣玄夜。
须臾众调多周遍,返席重论盛年话。
一自干戈据扰攘,几多行辈遄沦谢。
记得先朝至正初,奴家才学上头颅。
银环约臂联条脱,彩线采绒缀罛罟。
博局倦余邀伴赌,秋千蹴罢倩人扶。
纤腰数被邻姬妒,鬓发常烦阿姐梳。
羽林英俊驰轻縠,惯向奴家通夕宿。
凤枕鸾衾肯暂辜,蜂媒蝶使交相属。
冰客反惧胭粉涴,香体匪藉沉檀浴。
退居始替兴圣斑,内使传宣又催促。
宇宙雍熙百姓安,仁覃四裔覆三韩。
畏吾选作必阇赤,钦察恩深答刺罕。
已见拂郎呈崿袅,还闻缅甸贡琅玕。
丹楹陡峻栖枿鹊,华表玲珑镂角端。
神州形胜真佳丽,郁郁葱葱蟠王气。
五谷丰登免税粮,九重娱乐耽声妓。
广寒宵得侍乞巧,太液晨许陪修禊。
避暑巡游欲届程,沿途宿顿争除地。
随銮供奉拣娉婷,特敕奴家扈跸行。
卤簿晓排仙仗发,抹伦晴鞠绣鞍乘。
营间鼓镯轰雷动,碛外氛埃扫电清。
纨扇试时违大内,花园过去是开平。
宗王贵戚咸来会,嵩呼万岁齐齐跪。
绯缨帽妥钵焦圆,黑瓣髻纫卜郎锐。
后先雉扇怯薛执,左右麟符火赤佩。
茜罽缝袍竺国师,霞绡蹙帔天魔队。
齐姜宋女总寻常,惟诧奴家压教坊。
乐府竞歌新北令,构栏慵做旧《西厢》。
煞寅院本编蒙赏,喝采箜篌每擅场。
浑脱囊盛阿剌酒,达拏珠络只徐裳。
胡元运祚俄然歇,远遁龙荒弃城阙。
官里遥冲朔漠尘,哈敦暗哭穹庐月。
坏宫画静着封锁,虚室苔生罢朝谒。
绝徼阴森部落衰,中原澒洞烽烟热。
填沟塞堑总婵娟,蚁虱微躯幸瓦全。
窈窕蛾眉浑懒画,蹒跚茧足亦羞缠。
祇园披剃思依佛,梵榻跏趺拟学禅。
练衲正宜参般若,赤绳无奈堕痴缘。
兰心慧性非坚固,宛转绸缪媒妁误。
嫁与凡庸里巷儿,流为鄙贱糟糠妇。
文禽失类偶鸡鹜,孔雀迷群随鹘鹭。
手具盘飧奉舅姑,亲操井硙应门户。
物换星移十载强,尊嫜殂没藁砧亡。
屡遭疾疫男捐馆,苦迫饥寒媳去房。
瓦缶泥垆长是伴,瑶簪翠钿已相忘。
忍谈富贵徒增感,怕说酸辛只断肠。
筋骸疲惫龙钟久,里舍么娘嗤老丑。
涂抹伊谁识阿婆,弹搊竞自矜纤手。
偷生又幸逢明代,垂死宁当正丘首。
轗轲颓龄谅弗多,槎牙瘦骨行将朽。
欷歔叹古更嗟今,少日荣华晚陆沉。
亹亹愿毋嫌<目舌>耳,寥寥罕遇是知音。
织乌荏苒忙过隙,司马汍澜已湿衿。
往运推移端莫挽,穷途汩没最难禁。
妓人听我相宽慰,美貌多为姿质累。
仓惶明镜乐昌分,缥缈层楼绿珠坠。
虽云茕独困贫乏,嬴得娇娆到憔悴。
世上浮名不直钱,杯中醇酎休辞醉。
屏营抆泪起逶迤,载拜殷勤乞赋诗。
土炕蓬窗愁寂夜,挑灯快读解愁颐。
那知皓首逢元稹,弗用黄金铸牧之。
洒翰酬渠增慷慨,风流千载系遐思。
是冬解后一遗姬于逆旅中,虽汨没尘土,有衰老态,然尚
余笑谈风韵,犹以紫箫自随。
访其详,盖大都妓人,以才貌隶教坊供奉。
陵迁谷变,将落发为比丘尼,未果。
已而转嫁编氓,愈并沦落。
今垂老无所依,随孙就食匠营间。
遂呼酒饮之,使吹数调。
既罢,因与共论畴昔,其言至正时繁华富贵事如目睹。
然每一追思,怀抱辄复作恶,岂来今往古红颜薄命当如是
耶?余为低回凄然慨叹,且感其意,作长辞赠之,题曰《
至正妓人行》,第辞华萎弱,不足以写其态度之万一。
忧郁之际,取而读之,匪慰若人,聊以自解焉耳。
桃花含露伤春老,莲叶欺霜悴秋早。
红飘翠殒谁可方?大都伎人白头媪。
言辞婉媚虽足爱,颜色萎摧宁再好?姿同蒲柳先凋零,景
近桑榆渐枯槁。
我役房山滞客边,客边意气迥非前。
螺杯谩想红楼饮,雁柱徒怀锦瑟弦。
晏岁荒村因解后,芳尊小酌且留连。
阳台楚雨情磨灭,舞袖弓鞋事弃捐。
于今沦落依草木,天寒幽居在空谷。
爷娘底处认坟墓,姊妹何乡寻骨肉。
初谓终身永欢笑,那知末路翻捞摝。
莫惜缥囊紫玉箫,暂吹绛阙瑶台曲。
停觞起立态是痴,敛衽踌躇半饷时。
凝情徘徊倾听久,微茫杳渺度腔迟。
娇痴睍睆莺求友,嫩讶昵喃燕哺儿。
巨壑潜蛟惊起蛰,危巢别鹄苦分离。
分离或变成凄切,凄切愈加音愈咽。
荡子江湖信息稀,疲兵关塞肌肤裂。
似啼似诉复似泣,若慕若怨兼若诀。
孤舟嫠妇旅魂消,异域累臣鬓毛折。
参差角羽杂宫商,微韵纡余巧抑扬。
坠絮游丝争绕乱,哀蛩怨蚓互低昂。
呦呦瑞鹿剔灵囿,哕哕和鸾集建章。
楚弄数声谐洗簇,氐州一曲换伊凉。
伊凉溜亮益闲暇,埙篪笛笙皆在下。
琚瑀铿锵韵碧霄,机梭淅沥鸣玄夜。
须臾众调多周遍,返席重论盛年话。
一自干戈据扰攘,几多行辈遄沦谢。
记得先朝至正初,奴家才学上头颅。
银环约臂联条脱,彩线采绒缀罛罟。
博局倦余邀伴赌,秋千蹴罢倩人扶。
纤腰数被邻姬妒,鬓发常烦阿姐梳。
羽林英俊驰轻縠,惯向奴家通夕宿。
凤枕鸾衾肯暂辜,蜂媒蝶使交相属。
冰客反惧胭粉涴,香体匪藉沉檀浴。
退居始替兴圣斑,内使传宣又催促。
宇宙雍熙百姓安,仁覃四裔覆三韩。
畏吾选作必阇赤,钦察恩深答刺罕。
已见拂郎呈崿袅,还闻缅甸贡琅玕。
丹楹陡峻栖枿鹊,华表玲珑镂角端。
神州形胜真佳丽,郁郁葱葱蟠王气。
五谷丰登免税粮,九重娱乐耽声妓。
广寒宵得侍乞巧,太液晨许陪修禊。
避暑巡游欲届程,沿途宿顿争除地。
随銮供奉拣娉婷,特敕奴家扈跸行。
卤簿晓排仙仗发,抹伦晴鞠绣鞍乘。
营间鼓镯轰雷动,碛外氛埃扫电清。
纨扇试时违大内,花园过去是开平。
宗王贵戚咸来会,嵩呼万岁齐齐跪。
绯缨帽妥钵焦圆,黑瓣髻纫卜郎锐。
后先雉扇怯薛执,左右麟符火赤佩。
茜罽缝袍竺国师,霞绡蹙帔天魔队。
齐姜宋女总寻常,惟诧奴家压教坊。
乐府竞歌新北令,构栏慵做旧《西厢》。
煞寅院本编蒙赏,喝采箜篌每擅场。
浑脱囊盛阿剌酒,达拏珠络只徐裳。
胡元运祚俄然歇,远遁龙荒弃城阙。
官里遥冲朔漠尘,哈敦暗哭穹庐月。
坏宫画静着封锁,虚室苔生罢朝谒。
绝徼阴森部落衰,中原澒洞烽烟热。
填沟塞堑总婵娟,蚁虱微躯幸瓦全。
窈窕蛾眉浑懒画,蹒跚茧足亦羞缠。
祇园披剃思依佛,梵榻跏趺拟学禅。
练衲正宜参般若,赤绳无奈堕痴缘。
兰心慧性非坚固,宛转绸缪媒妁误。
嫁与凡庸里巷儿,流为鄙贱糟糠妇。
文禽失类偶鸡鹜,孔雀迷群随鹘鹭。
手具盘飧奉舅姑,亲操井硙应门户。
物换星移十载强,尊嫜殂没藁砧亡。
屡遭疾疫男捐馆,苦迫饥寒媳去房。
瓦缶泥垆长是伴,瑶簪翠钿已相忘。
忍谈富贵徒增感,怕说酸辛只断肠。
筋骸疲惫龙钟久,里舍么娘嗤老丑。
涂抹伊谁识阿婆,弹搊竞自矜纤手。
偷生又幸逢明代,垂死宁当正丘首。
轗轲颓龄谅弗多,槎牙瘦骨行将朽。
欷歔叹古更嗟今,少日荣华晚陆沉。
亹亹愿毋嫌<目舌>耳,寥寥罕遇是知音。
织乌荏苒忙过隙,司马汍澜已湿衿。
往运推移端莫挽,穷途汩没最难禁。
妓人听我相宽慰,美貌多为姿质累。
仓惶明镜乐昌分,缥缈层楼绿珠坠。
虽云茕独困贫乏,嬴得娇娆到憔悴。
世上浮名不直钱,杯中醇酎休辞醉。
屏营抆泪起逶迤,载拜殷勤乞赋诗。
土炕蓬窗愁寂夜,挑灯快读解愁颐。
那知皓首逢元稹,弗用黄金铸牧之。
洒翰酬渠增慷慨,风流千载系遐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至正 zhì zhèng
(1).最中正之道。《庄子·骈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郭象 注:“至正者不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其正而已。”《礼记·礼运》:“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 陈澔 集说:“王居其中,此心何所为哉?不过守君道之至正而已。”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先帝曰:‘兴吾六州善心者, 田兴 也。使 兴 弘吾至正,不亦可乎!’”
(2).最正常。《史记·历书》:“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 ——《漢語大詞典》
(2).最正常。《史记·历书》:“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 ——《漢語大詞典》
妓人 jì rén
(1).歌舞女艺人。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吾婕妤妓人,皆著 铜爵臺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上笑唤妓人问,云见二龙头张口向上,遂怖惧,不敢奏乐也。”
(2).娼妓,妓女。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县君的则是县君,妓人的则是妓人。” ——《漢語大詞典》
(2).娼妓,妓女。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县君的则是县君,妓人的则是妓人。” ——《漢語大詞典》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动-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姓。如汉代有行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名-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名-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第 dì《國語辭典》
第 [ dì ]
名- 次序、等级。如:「次第」、「等第」。《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
- 用于整数数词之前。表事物的顺序或等级。如:「第一」、「第二」。
- 科第。科举榜上的次第。如:「登第」、「落第」、「及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 古时指王公大臣或富贵人家的住宅。如:「府第」、「宅第」、「书香门第」。唐·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 评定。《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 科举考试应试及格。唐·岑参〈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诗:「看君尚少年,不第莫凄然。」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 但、尽管。《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辞华(辭華)cí huá
华美的辞采。 唐 李白 《送黄锺之鄱阳谒张使君序》:“每钦其辞华,悬榻见往。”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而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漢語大詞典》
萎弱 wěi ruò
虚弱;软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宋朝杂记上》:“此句才迭用一字,已觉其萎弱重复,若不胜其长矣。” 明 李东阳 《宋知潭州李忠烈公祠记》:“予惟自古有国家者莫不亡,而萎弱困顿可悲痛者,宜莫如 宋 。”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国中诸族,尔诈我虞,人各有心,不能併力一致,以谋国家公益,则国亦日趋萎弱而无自图强。”《花城》1979年第4期:“我在 北京 生活了几十年,没经受过锻炼,思想空虚,身体萎弱。” ——《漢語大詞典》
不足 bù zú
(1).不充足,不够。《荀子·礼论》:“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餘矣。”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
(2).不可,不能。《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孟坚 摘《论语》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
(3).不值得,不必。《史记·高祖本纪》:“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説,不足备之大典,故繫之小説之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
(4).不难。《汉书·黥布传》:“ 楚 兵至 滎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东观汉记·邓禹传》:“於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新唐书·陆贽传》:“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
(5).犹不尽。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於今歌不足。” 宋 范成大 《酹江月》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臺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6).犹不致。《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 ——《漢語大詞典》
(2).不可,不能。《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孟坚 摘《论语》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
(3).不值得,不必。《史记·高祖本纪》:“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説,不足备之大典,故繫之小説之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
(4).不难。《汉书·黥布传》:“ 楚 兵至 滎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东观汉记·邓禹传》:“於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新唐书·陆贽传》:“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
(5).犹不尽。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於今歌不足。” 宋 范成大 《酹江月》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臺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6).犹不致。《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动-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 姓。如汉代有以彤。
写 ( 寫 ) xiě
写 [ xiě ]
- 用笔作字:~字。~作。编~。
- 描摹,叙述:~生。~实。~照(❶画人物的形象;❷描写刻画)。轻描淡~。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态度(態度)tài dù
(1).人的举止神情。《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吕氏春秋·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时, 鄜州 田氏 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 王统照 《沉思》:“她的态度自然安闲,更显出她不深思而深思的表情来。”
(2).气势;姿态。 唐 陆龟蒙 《送侯道士还太白山序》:“ 侯生 甞应举,名 彤 ,作七言诗,甚有态度。”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只做看玩园中菊花,步来步去,卖弄着许多风流态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亲》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
(3).对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
(4).脾气,性子。 杨朔 《北线》四:“班长坏是不坏,就是爱耍态度,一说话吹胡子瞪眼的,正经事倒不管了。” ——《漢語大詞典》
(2).气势;姿态。 唐 陆龟蒙 《送侯道士还太白山序》:“ 侯生 甞应举,名 彤 ,作七言诗,甚有态度。”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只做看玩园中菊花,步来步去,卖弄着许多风流态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亲》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
(3).对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
(4).脾气,性子。 杨朔 《北线》四:“班长坏是不坏,就是爱耍态度,一说话吹胡子瞪眼的,正经事倒不管了。”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万一(萬一)wàn yī
(1).万分之一。表示极少的一部分。《文子·下德》:“ 老子 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也。’”《后汉书·张俊传》:“陛下德过天地,恩重父母,诚非臣 俊 破碎骸骨,举宗腐烂,所报万一。” 宋 岳飞 《五岳祠盟记》:“余发愤 河 朔,起自 相臺 ,总髮从军,歷二百餘战,虽未能远入荒夷,洗荡巢穴,亦且快国讎之万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况君所赠,曾不及 五陵 豪富之万一。”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批评家为主义而战,为真理而战,原是正当的天职;不过为尊重主义起见……总应该采取严肃的态度,堂堂正正地布出论阵来,也才能使人心服,才能勉尽其天职于万一。”
(2).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的情况。 宋 王安石 《感事》诗:“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二:“他交纳会费愿做会员;又宣称自己的学校房屋还宽敞,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妇女。”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五章:“为了防止万一,一向机警的 郭祥 ,把小鬼班派到前面搜索,随后带队下山,向村庄前进。”
(3).连词。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六:“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之。” 宋 史达祖 《东风第一枝·春雪》词:“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 灞桥 相见。” 清 侯方域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万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厚情,许他一个烈字。” ——《漢語大詞典》
(2).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的情况。 宋 王安石 《感事》诗:“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二:“他交纳会费愿做会员;又宣称自己的学校房屋还宽敞,愿意作为妇女收容所,到万一的时候收容妇女。”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五章:“为了防止万一,一向机警的 郭祥 ,把小鬼班派到前面搜索,随后带队下山,向村庄前进。”
(3).连词。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六:“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之。” 宋 史达祖 《东风第一枝·春雪》词:“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 灞桥 相见。” 清 侯方域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万一有焉,此必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万一幸而遇着宽厚的道德家,有时也可以略迹厚情,许他一个烈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