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毡衣易龙锦,皮帽变珠朵。

刘溥明代〕《送驾北征

正统十四年,秋七月甲午,皇帝提大兵,亲行讨北虏。
其晨日旁气,中黑外如火。
北风转旗脚,猎猎不停舞。
此行为宗社,仓卒出未预。
虏人方恃骄,况复值秋暑。
文臣虽表留,奏上不蒙可。
留之恨不力,苟力必中阻。
小臣从百官,拜送伏道左。
悬绝不得言,徒有泪如雨。
前驱至榆河,营垒乱旗橹。
后队复踉跄,不复辨什伍。
挽车避泥潦,前后相接轲。
裸身走中道,车驾从傍过。
纷纭无纪律,将臣殊莽卤。
既蹈不测渊,可不严为矩。
忆昔虏单弱,款附来塞下。
岁贡马万疋,未敢设钩距。
皇眷来意勤,赏赍特过厚。
一时失防隙,遂得肆强圉。
毡衣易龙锦,皮帽变珠朵。
束腰金匾绦,编贝五色缕。
玉剑悬辘轳,雕弓插文笴。
黄沙白草间,金银耀樽俎。
鞍鞯画麒麟,旌旗绣飞虎。
供具与乐器,事事无不有。
一年复一年,屡有望外取。
岂但不知感,其心竟包祸。
勾连并众力,绐以骄诸部。
罕东兀良哈,久矣被饮羽。
迩来虽纳贡,其意则狎侮。
吾皇天地量,垢秽悉容受。
今来犯我疆,我往非过举。
剿此违天贼,岂为拓疆土。
戎狄无人性,尧舜不亲附。
秦有长城筑,汉有和亲许。
云扰东西晋,厥后极凶丑。
李唐纳婚姻,石晋甘饵诱。
宋初论金币,中败青城旅。
分裂已不堪,未复遭蒙古。
历年九十三,夷风洽华夏。
乾坤合清宁,笃生我太祖。
圣德克肖天,飞龙起淮右。
长驱扫腥毡,直出古北口。
净洗历代羞,日月开天宇。
太宗龙凤姿,丕承奋英武。
天戈时一指,残孽窜他所。
漠南无王庭,漠北走穷狗。
于今已不然,信非朝夕故。
必欲罗奔鲸,在众密网罟。
胡乃劳圣躬,执政何以处。
臣闻千金子,尚不垂堂坐。
虏罪诚可诛,持重慎勿苟。
稽首早回銮,天位要有主。
钦哉祖宗业,正拟磐石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龙锦

毡 ( 氈 ) zhān《國語辭典》
  1. 「毡 」的异体字。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1.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1.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易 yì《國語辭典》

易 [ yì ]

  1.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1.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 》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 《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龙锦(龙锦)
南北朝 萧绎 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二 试看机上交龙锦,还瞻庭里合欢枝。
《韵府拾遗 寝韵》:癸辛杂识大臣之家往往有赐与帝后之衣皆织造龙凤他如御书必籍以龙锦  ——《骈字类编》
皮 pí《國語辭典》

皮 [ pí ]

  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如:「兽皮」、「皮开肉绽」、「树皮」。
  2. 物的表面。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3. 很薄的东西。如:「铁皮」、「粉皮」、「豆腐皮」。
  4. 包装东西的外皮,以为保护或美观用。如:「封皮」、「书皮」。
  5. 姓。如唐代有皮日休。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皮制的。如:「皮鞋」、「皮箱」、「皮筏」。
  2. 厚颜、没有羞耻心。《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讪语时,口要紧;刮涎处,脸须皮。」
  3. 性情顽劣不听话。如:「这孩子好皮。」
  4. 有弹性的。如:「皮球」、「皮蛋」。
帽 mào《國語辭典》

帽 [ mào ]

  1. 戴在頭上,用來裝飾、保暖或保護頭部的東西。如:「草帽」、「遮陽帽」。唐·杜光庭《虯髯客傳》:「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2. 器物的頂罩,作用或形狀像帽子。如:「筆帽」、「螺絲帽」。《聊齋志異·卷二·口技》:「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
变 ( 變 ) biàn
变 [ biàn ]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
  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
  3. 使改变:~废为宝。
  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
  5. 变卖:~产。
  6. 变通:通权达~。
  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
  8. 指变文:目连~。
  9. 姓。
珠 zhū《國語辭典》

珠 [ zhū ]

  1. 蚌壳内所生的圆形物质。当砂粒窜进蚌壳内,蚌体受到刺激,常用膜缘摩擦,而所分泌的珍珠质,就附在物体表面,渐久渐大,即形成珠。《书经·禹贡》:「泗滨浮磬,淮、夷𧏖珠暨鱼。」
  2. 泛称圆形的颗粒。如:「弹珠」、「眼珠」。北周·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之二:「碎珠萦断菊,残丝绕折莲。」
朵 duǒ《國語辭典》

朵 [ duǒ ]

  1. 植物的花或苞。如:「花朵」。唐·白居易〈新春江次〉诗:「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
  2. 量词。计算花或云彩等团状物的单位。如:「一朵花」、「几朵白云」、「浪花一朵朵」。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 参见「朵颐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