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虏罪诚可诛,持重慎勿苟。

刘溥明代〕《送驾北征

正统十四年,秋七月甲午,皇帝提大兵,亲行讨北虏。
其晨日旁气,中黑外如火。
北风转旗脚,猎猎不停舞。
此行为宗社,仓卒出未预。
虏人方恃骄,况复值秋暑。
文臣虽表留,奏上不蒙可。
留之恨不力,苟力必中阻。
小臣从百官,拜送伏道左。
悬绝不得言,徒有泪如雨。
前驱至榆河,营垒乱旗橹。
后队复踉跄,不复辨什伍。
挽车避泥潦,前后相接轲。
裸身走中道,车驾从傍过。
纷纭无纪律,将臣殊莽卤。
既蹈不测渊,可不严为矩。
忆昔虏单弱,款附来塞下。
岁贡马万疋,未敢设钩距。
皇眷来意勤,赏赍特过厚。
一时失防隙,遂得肆强圉。
毡衣易龙锦,皮帽变珠朵。
束腰金匾绦,编贝五色缕。
玉剑悬辘轳,雕弓插文笴。
黄沙白草间,金银耀樽俎。
鞍鞯画麒麟,旌旗绣飞虎。
供具与乐器,事事无不有。
一年复一年,屡有望外取。
岂但不知感,其心竟包祸。
勾连并众力,绐以骄诸部。
罕东兀良哈,久矣被饮羽。
迩来虽纳贡,其意则狎侮。
吾皇天地量,垢秽悉容受。
今来犯我疆,我往非过举。
剿此违天贼,岂为拓疆土。
戎狄无人性,尧舜不亲附。
秦有长城筑,汉有和亲许。
云扰东西晋,厥后极凶丑。
李唐纳婚姻,石晋甘饵诱。
宋初论金币,中败青城旅。
分裂已不堪,未复遭蒙古。
历年九十三,夷风洽华夏。
乾坤合清宁,笃生我太祖。
圣德克肖天,飞龙起淮右。
长驱扫腥毡,直出古北口。
净洗历代羞,日月开天宇。
太宗龙凤姿,丕承奋英武。
天戈时一指,残孽窜他所。
漠南无王庭,漠北走穷狗。
于今已不然,信非朝夕故。
必欲罗奔鲸,在众密网罟。
胡乃劳圣躬,执政何以处。
臣闻千金子,尚不垂堂坐。
虏罪诚可诛,持重慎勿苟。
稽首早回銮,天位要有主。
钦哉祖宗业,正拟磐石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诚可持重

虏 ( 虜 ) lǔ
虏 [ lǔ ]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2. 俘获的人。
  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罪 zuì《國語辭典》

罪 [ zuì ]

  1. 過失。如:「將功贖罪」、「戴罪立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 犯法的行為。如:「犯罪」、「伏首認罪」。《易經·解卦·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3. 苦痛、苦難。如:「活受罪」、「受不了這個罪!」
  4. 刑罰。如:「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1. 歸咎、責備。如:「歸罪」、「怪罪」。《左傳·莊公十一年》:「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孟子·滕文公下》:「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诚可(诚可)
刘长卿诗桃叶宜人诚可咏柳花如雪若为看  ——《韵府拾遗 哿韵》
诛 ( 誅 ) zhū
诛 [ zhū ]
  1.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灭。~锄。~戮。伏~。
  2. 责罚:~意(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口~笔伐。
  3. 责求:~求无已(一味索取,没有止境)。
持重 chí zhòng
(1).谓主持丧祭或宗庙社稷祭祀之事。《仪礼·丧服》:“何以不贰斩也?持重於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胡培翚 正义:“持重,谓主持宗庙祭祀之重。”《汉书·师丹传》:“陛下既继体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復奉 定陶共皇 祭入其庙。”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邓攸 始避难”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七岁丧父母及祖父母,持重九年。”
(2).担负重大任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论》:“ 李固 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天子拜 太祖 大将军,进 彧 为 汉 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
(3).举重物。《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宋建 曰:‘…… 黄氏 诸倩见 建 家京下方石,即弄之, 建 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 建 病得之好持重。”
(4).稳重;谨慎。《史记·韩长孺列传》:“ 张羽 力战, 安国 持重,以故 吴 不能过 梁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将军持重是也,停军不进非也。”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新进之士喜勇鋭,老成之人多持重。” 茅盾 《喜剧》三:“想起我们同学的时候,你是多么持重,总不肯乱走一步。”  ——《漢語大詞典》
慎 shèn《國語辭典》

慎 [ shèn ]

  1. 小心。如:「谨慎」。《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2. 重视。《荀子·彊国》:「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
  1. 与「勿」、「无」、「毋」等连用,表示吩咐告诫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1. 姓。如晋代有慎修。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1.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苟 gǒu《國語辭典》

苟 [ gǒu ]

  1. 姑且、暂且。如:「苟同」、「苟安」、「苟延残喘」。《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唐·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恬死百忧尽,苟生万虑滋。」
  1. 随便、草率。如:「一丝不苟」。
  1. 如果、假设。《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唐·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
  2. 乃、才。《楚辞·屈原·离骚》:「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1. 姓。如汉代有苟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