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干戈尝胆苦,衰䬃噬脐眠。

卢楠明代〕《甲辰岁张郡伯鄮西如觐京师其母太夫人出中馈给囚因感激述怀作五十韵以谢

凤历开皇纪,龙池忆紫烟。青阳调玉烛,白日转幽天。

河朔风云会,漳涯气槩先。诸公梁苑客,明府汉庭铨。

沈宋金章籍,阴何玉辔联。衣冠连日表,精爽动星躔。

各应非熊兆,同操哲匠权。文翁兼化蜀,郭隗始登燕。

五马襄城野,双旌霸水埏。夹轮双鹿扰,上汉一槎县。

忠奖推王室,金泥受帝宣。吴公才第一,贾谊席应前。

鄯善何无尔,河源即有焉。疏名勒玉藻,归院彻金莲。

虎变谷风起,莺鸣乔木迁。那徵文伯母,谁产范滂贤。

《黄鸟》空玄理,《关雎》德化全。肃雍元启胤,圣善总承乾。

壶臬慈文表,襟裾风纪缘。大家新著作,刘向旧名篇。

雨露含濡远,江河流泽偏。吹嘘延朽腐,哀痛及颠连。

粉署琅玕碧,天牢桂玉鲜。八珍真爢凿,五醢更骈阗。

䴾麦赤城外,杯羹玄圃边。春盘行荏苒,曲机坐连翩。

眉睫光初润,膏肓病即痊。尚方虚拟赐,阴室竞相怜。

小步婴金铁,扬眉愧拘挛。朵颐群傫侧,染指朅夫筵。

坎廪心仍切,低徊腹稍便。循墙如丧狗,俛颈似饥鸢。

慷慨期投璧,呻唫尚缩肩。抢嘑北向拜,遥祝西华年。

少假恩犹乳,翻思泪下泉。二灵忘伏腊,两稚饱鹰鹯。

丘垄哀新鬼,图书锁废廛。干戈尝胆苦,衰䬃噬脐眠。

故国孤魂杳,他乡白发牵。妻贫嫌再醮,女大吝施铅。

放犬因无食,挑针作觅钱。尘埋苍兕剑,虫篆白氂毡。

甑釜从蛛网,幨帏或马鞯。鬼神泣简牍,妖孽戏花钿。

壮志浮云去,灰心苦孽煎。敢辞先菌蟪,为恨失腾骞。

雷雨龙门别,风霾虎脊捐。徽纆多窘束,搒楚替迍邅。

百转伤心曲,三年似祸悛。倾危希造化,早晚谢陶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干戈尝胆噬脐

干戈 gān gē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
(2).指战争。《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
(3).指兵士,武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孙武 曰:‘吾以 吴 干戈西破 楚 ,逐 昭王 而屠 荆平王 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 邓友梅 《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
(4).古代武舞。《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於东序。” 孙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於礼,习其干戈於乐。”  ——《漢語大詞典》
尝胆(嘗膽)cháng dǎn
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唐 王维 《燕支行》:“报讎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朝廷大度优容,小忿必忍;百姓天良尚在,尝胆知仇。” 李云夔 《赠阮鼎南》诗:“沼 吴 有志频尝胆,兴 楚 无人敢息肩。”参见“ 尝胆卧薪 ”。  ——《漢語大詞典》
苦 kǔ《國語辭典》

苦 [ kǔ ]

  1. 五味之一。似黄莲、胆汁的味道,与「甘」、「甜」相反。《荀子·正名》:「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2. 难以忍受的境况。如:「诉苦」、「吃苦耐劳」、「受苦受难」、「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1. 受累、为难。如:「他如此忍辱负重,真是苦了他了!」
  2. 磨炼。《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 患、怕。《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文选·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旱。」
  1. 有苦味的。如:「苦瓜」、「苦茶」。
  2. 艰辛、难受。如:「苦境」、「苦日子」、「一脸苦笑」。《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3. 愁闷。如:「愁眉苦脸」。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1. 尽心尽力的。如:「苦劝」、「苦谏」、「埋头苦干」、「寒窗苦读」。
衰 shuāi/cuī《國語辭典》

衰 [ shuāi ]

  1. 減退、由強盛而微弱。《楚辭·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比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禮記·王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
  2. 閩南方言。義同祟。指倒楣,運氣差。如:「今天真衰,無緣無故碰了個大釘子。」

衰 [ cuī ]

  1. 用粗麻布做成的毛邊喪服。《禮記·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為母,括髮以麻,免而以布,齊衰惡笄以終喪。」
  1. 依一定的等級層遞而降。《管子·小匡》:「相地而衰其政,則民不移矣。」
噬脐(噬臍)shì qí
亦作“ 噬齐 ”。 自啮腹脐。喻后悔不及。《左传·庄公六年》:“亡 邓国 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杜预 注:“若囓腹齐,喻不可及也。” 汉 扬雄 《太玄赋》:“岂恃宠以冒灾兮,将噬脐之不及。”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平生几濡首,末路多噬脐。” 明 宋濂 《勃尼国入贡记》:“虽欲噬脐,悔可及乎!”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况徇虚名而受实祸,甘为 日本 效傀儡之勤劳,政府苟不慎审及此,异日噬脐,嗟何及哉!”  ——《漢語大詞典》
眠 mián《國語辭典》

眠 [ mián ]

  1. 睡。如:「安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 昆虫因蜕皮或入冬后藏伏不动不食。如:「蚕眠」、「冬眠」。
  3. 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1. 偃伏的。如:「眠柳」。
  2. 横摆的、平放的。如:「眠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