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金陵 jīn líng
(1).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别称。 战国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灭 越 后在今 南京市 清凉山 ( 石城山 )设 金陵邑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入朝曲》:“ 江 南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金陵 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润州 (今 江苏省 镇江市 )。 唐 李绅 《宿瓜州》诗:“烟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动摇。”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冯集梧 注:“…… 唐 人谓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北固甘罗》:“ 赵璘 《因话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屡讚 招隐寺 标致。盖时人称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故 盛乐城 西北。《魏书·太祖纪》:“ 永兴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乐 金陵 。”
(4).指 四川 铜陵山 。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蒋清翊 注引《后汉书·公孙述传》注:“ 蜀 有 铜陵山 。” ——《漢語大詞典》
(2).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润州 (今 江苏省 镇江市 )。 唐 李绅 《宿瓜州》诗:“烟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动摇。”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 杜秋 , 金陵 女也。” 冯集梧 注:“…… 唐 人谓 京口 亦曰 金陵 。”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北固甘罗》:“ 赵璘 《因话録》言 李勉 至 金陵 ,屡讚 招隐寺 标致。盖时人称 京口 亦曰 金陵 。”
(3).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故 盛乐城 西北。《魏书·太祖纪》:“ 永兴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 ,葬於 盛乐 金陵 。”
(4).指 四川 铜陵山 。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 蒋清翊 注引《后汉书·公孙述传》注:“ 蜀 有 铜陵山 。” ——《漢語大詞典》
龙虎(龍虎)lóng hǔ
(1).龙与虎。 晋 王嘉 《拾遗记·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尅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又铸铜为大鼓,及飞廉、翁仲、铜駞、龙虎,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
(2).喻英雄俊杰。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二三执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唐 李白 《古风》之一:“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 秦 。”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自注:“坐客三十餘人,多知名之士。” 王十朋 注:“ 崔班 《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龙虎。” 宋 周必大 《益公题跋·跋刘仲威兰亭序》:“ 晋 人风度不凡,于书亦然, 右军 又 晋 人之龙虎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
(3).指君臣。 宋 王清惠 《满江红》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
(4).五色斑斓貌。《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入 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六:“想象鸞凤舞,飘颻龙虎衣。”
(5).喻炳焕的文章。
(6).道教语。指水火。 唐 李咸用 《送李尊师归临川》诗:“尘外烟霞吟不尽,鼎中龙虎伏初驯。” 宋 苏轼 《和章七出守湖州》之二:“鼎中龙虎黄金贱,松下龟蛇緑骨轻。” 宋 朱熹 《〈周易参同契〉考异》:“坎离水火龙虎鈆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精,水也,坎也,龙也,汞也;气,火也,离也,虎也,鈆也。”《老残游记》第九回:“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7).堪舆家语。指墓左右两边的土堆。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明 缪希雍 《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衞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曰青龙蜿蜒,白虎驯頫。”
(8).《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张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以“龙虎”借指 南京 。 清 金綎 《采石矶》诗:“龙虎一失险,洪波空荡漾。鬱鬱松柏枝, 钟山 日相望。” ——《漢語大詞典》
(2).喻英雄俊杰。 三国 魏 应璩 《与尚书诸郎书》:“二三执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唐 李白 《古风》之一:“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 秦 。”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 楚 舞 吴 歌乱鹅鸭。”自注:“坐客三十餘人,多知名之士。” 王十朋 注:“ 崔班 《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龙虎。” 宋 周必大 《益公题跋·跋刘仲威兰亭序》:“ 晋 人风度不凡,于书亦然, 右军 又 晋 人之龙虎也。” 清 孙致弥 《咏史次王玠右先生韵》:“龙虎亲军三十万,登坛空想 霍嫖姚 。”
(3).指君臣。 宋 王清惠 《满江红》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
(4).五色斑斓貌。《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入 关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六:“想象鸞凤舞,飘颻龙虎衣。”
(5).喻炳焕的文章。
(6).道教语。指水火。 唐 李咸用 《送李尊师归临川》诗:“尘外烟霞吟不尽,鼎中龙虎伏初驯。” 宋 苏轼 《和章七出守湖州》之二:“鼎中龙虎黄金贱,松下龟蛇緑骨轻。” 宋 朱熹 《〈周易参同契〉考异》:“坎离水火龙虎鈆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精,水也,坎也,龙也,汞也;气,火也,离也,虎也,鈆也。”《老残游记》第九回:“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7).堪舆家语。指墓左右两边的土堆。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明 缪希雍 《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衞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故曰青龙蜿蜒,白虎驯頫。”
(8).《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 晋 张勃 《吴录》:“ 刘备 曾使 诸葛亮 至京,因覩 秣陵 山阜,叹曰:‘ 钟山 龙盘, 石头 虎踞,此帝王之宅。’”后以“龙虎”借指 南京 。 清 金綎 《采石矶》诗:“龙虎一失险,洪波空荡漾。鬱鬱松柏枝, 钟山 日相望。” ——《漢語大詞典》
帝王 dì wáng
(1).泛指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庄子·天道》:“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王 之心,自以为 关中 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清 唐甄 《潜书·室语》:“自 秦 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2).五帝和三王的并称。《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帝,五帝也。王,三王。三代, 夏 、 殷 、 周 。”《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漢語大詞典》
基 jī《國語辭典》
基 [ jī ]
名- 建筑物的底部。如:「墙基」、「地基」、「路基」。
- 事物的根本。如:「根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 化学上指化合物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原子。如:「羟基」、「氢基」。
- 根本的。如:「基数」、「基层」。《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正基兆而防未然也。」
石作 shí zuō
复姓。 春秋 时有 石作蜀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漢語大詞典》
城垣 chéng yuán
城墙。《史记·孝景本纪》:“ 上庸 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 繁昌 ﹞无城垣,而滨 大江 ,常编竹为障以自固。” 徐迟 《财神和观音》:“现在花蓝队沿着一个城垣似的高墙走,高墙里面又是一个城垣似的高墙。” ——《漢語大詞典》
江 jiāng《國語辭典》
江 [ jiāng ]
名- 大河的通称。如:「珠江」、「松花江」、「三江五岳」。《水浒传·第三八回》:「前面靠江有那琵琶亭酒馆,是唐朝白乐天古迹。」
- 大陆地区长江的简称。如:「江南」、「偏安江左」。
- 大陆地区江苏省的简称。如:「江浙」。
- 国名。嬴姓。春秋时为楚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息县西南。
- 姓。如南朝梁有江淹。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池 chí《國語辭典》
池 [ chí ]
名- 古代的护城河。《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 可储存水的凹地。如:「水池」、「游泳池」、「砚池」。
- 低浅如池的平地。如:「舞池」。
- 姓。如秦代有池子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