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春城送别已斜阳,花发官亭酒正香。

浦源明代〕《送贾文学入京

春城送别已斜阳,花发官亭酒正香。
远骑青山江上路,新莺细柳禁中墙。
疏星北阙趋朝早,澹月南宫听漏长。
谁谓贾生年最少,独能陈策辅君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春城送别斜阳花发官亭酒正

春城
唐 丁仙芝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
唐 韦应物 月夜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
唐 杜甫 题新津北桥楼 望极春城上,开筵近鸟巢。
唐 岑参 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唐 刘禹锡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春城三百七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
唐 雍陶 闻杜鹃二首 其二 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
唐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其四 木鱼金钥锁春城,夜上红楼纵酒情。
唐 罗隐 野花 结根必竟输桃李,长向春城紫陌间。  ——《骈字类编》
送别 sòng bié
送行;告别。 唐 祖咏 《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碧野 《芦沟桥情思》:“据说 芦沟桥 和 西安 的 灞桥 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斜阳(斜陽)xié yáng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 赵嘏 《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緑含风树满川。” 元 彭芳远 《满江红》词:“牛背斜阳添别恨,鸞胶秋月续琴心。”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竹外斜阳半灭明,捲帘欹枕看新晴。”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 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  ——《漢語大詞典》
花发(花发)
南北朝 刘孝威 咏剪彩花诗二首 其一 叶舒非渐大,花发是初开。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不见猿声助客啼,唯闻旅思将花发。
唐 卢纶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 千秋不可极,花发满宫香。
唐 畅当 钓渚亭 花发多远意,凫雁有閒情。
唐 侯冽 花发上林 花发三阳盛,香飘五柞深。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
宋 陆游 正月十六日园中偶赋 偶逢花发闲持酒,不得人扶懒出门。
宋 黄公度 春日宴共乐台 花发鸟啼春耐事,夜阑客散月多情。  ——《骈字类编》
官亭 guān tíng
古代供过往官吏食宿的处所。《后汉书·章帝纪》:“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 元 刘诜 《望城冈》诗:“衰草秋萧萧,官亭路遥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现今亲自各乡劝农,不免官亭伺候。”  ——《漢語大詞典》
酒正 jiǔ zhèng
《周礼》官名,掌有关酒的政令,为酒官之长。《周礼·天官·酒正》:“﹝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 郑玄 注:“酒正,酒官之长。”后用以称朝廷的酒官。《后汉书·马融传》:“酒正案队,膳夫巡行。” 唐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厨人尝散热之饌,酒正行逃暑之饮。”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