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三事匪酬畀,堂蔑桂薪客。

桑悦明代〕《感怀诗 其十九

天地运阴阳,翕翕降甘泽。孤云一飞扬,民思缠云德。

三事匪酬畀,堂蔑桂薪客。我有一寸心,炼作补天石。

凭谁激火生,当道焚荆棘。靡靡行迈人,侯众舆相识。

欲倩彼筋力,载营我家室。徘徊重徘徊,叹息复叹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事桂薪

三事 sān shì
(1).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 孔颖达 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由是五穀岁登,百瑞时见,六府三事,惟序惟歌。” 章炳麟 《辨诗》:“《九歌》者与六诗同列,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此则山川之颂,江海之赋,皆宜在《九歌》后。”
(2).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逸周书·武穆》:“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二和乱,三终齐。”
(3).三种官职。《书·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三事,三职也。为任人、準夫、牧夫之职,故曰‘作三事’。”
(4).指三公。《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孔颖达 疏:“三事大夫为三公耳。”《汉书·韦贤传》:“天子我监,登我三事。” 颜师古 注:“三事,三公之位,谓丞相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 唐 许浑 《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诗:“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参见“ 三公 ”。
(5).三件。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三事衲衣穿处补,一枝藜杖伴身闲。”  ——《漢語大詞典》
匪 fěi《國語辭典》

匪 [ fěi ]

  1. 形状像箧的方形竹器,可用来盛物。今作「篚」。《说文解字·匚部》:「匪,器似竹箧。」
  2. 强盗贼寇。如:「土匪」、「盗匪」、「绑匪」。
  1. 有文彩的样子。《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通「斐」。
  1. 不。《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酬 chóu《國語辭典》

酬 [ chóu ]

  1. 勸酒、敬酒。《玉篇·酉部》:「酬,勸也。」《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盃。」
  2. 贈與。《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命童子取銀一錠,以酬潤筆之資。」
  3. 報答。如:「酬謝」。《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
  4. 應對、唱和。《晉書·卷六二·劉琨傳》:「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和。」《元史·卷一七○·張昉傳》:「左酬右答,咸得其當。」
  5. 實現、償願。如:「壯志未酬」。宋·陸游〈倚樓〉詩:「未酬馬上功名願,已是人間老大身。」
畀 bì《國語辭典》

畀 [ bì ]

  1. 賜與、給予。《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左傳·隱公三年》:「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2. 酬答。《詩經·鄘風·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堂 táng《國語辭典》

堂 [ táng ]

  1. 正房、大廳。如:「廳堂」、「登堂入室」。《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2. 以前官府辦公、審訊、舉行典禮的地方。如:「明堂」、「政事堂」、「大堂」。
  3. 用於廳堂名稱。有時也含有某一世系的意義。如:「養志堂」、「三槐堂」。
  4. 專門用途的房屋。如:「課堂」、「食堂」、「禮堂」、「佛堂」、「紀念堂」。
  5. 同祖父的親屬。參見「堂兄弟」、「堂姪」等條。
  6. 量詞:➊ ​計算成套物品的單位。如:「一堂瓷器」、「兩堂家具」。➋ ​計算課程分節的單位。如:「一堂課」。
  7. 用於商店的名號。如:「同仁堂」、「回春堂」。
  1. 宏偉。如:「富麗堂皇」。
蔑 miè《國語辭典》

蔑 [ miè ]

  1. 轻侮。如:「侮蔑」、「轻蔑」。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蔑祖辱亲,于事为甚。」
  2. 诬陷、陷害。如:「诬蔑」。
  3. 抛弃。《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国语·周语中》:「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1. 卑微。如:「微蔑」。
  1. 无、没有。如:「蔑以复加」、「蔑不有成」。
桂薪 guì xīn
(1).桂木之柴。亦喻奢靡。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桂薪不斧,而丹甑自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铜缾玉井,金釜桂薪,六彝九鼎,百果千珍。”
(2).指柴薪昂贵。《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忧食贫,若为卒岁。” 清 黄景仁 《送冯鱼山庶常归钦州》诗:“去年移家至都下,佣书僦屋炊桂薪。”参见“ 桂薪玉粒 ”。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1.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3.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4.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5.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6.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7.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8. 姓。如汉代有客孙。
  1.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2.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1.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2.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