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北海 běi hǎi
(1).古代泛指北方最远僻之地。《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 杨倞 注:“海谓荒晦絶远之地,不必至海水也。”《北史·突厥传》:“自 轩辕 以来, 獯粥 多为边患。今远穷北海,皆为臣妾,此之盛事,振古未闻。”
(2). 秦 汉 时对某些大泽的泛称。(1)指今 里海 。《史记·大宛列传》:“ 奄蔡 ……临大泽,无崖,盖乃 北海 云。”(2)指今 贝加尔湖 。《汉书·苏武传》:“乃徒 武 北海 无人处。” 清 顾炎武 《千官》诗:“千官白服皆臣子,孰似 苏生 北海 边。”
(3).指 渤海 。《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非挟 太山 以超 北海 之类也。” 焦循 正义引 阎若璩 《四书释地》:“ 齐 南有 太山 ,北有 渤海 ……皆取 齐 境内之地设譬耳。”《庄子·秋水》:“﹝ 河伯 ﹞顺流而东行,至于 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4).郡名。 汉景帝 中元 二年置。治所 营陵 (今 山东省 昌乐县 东南)。 东汉 改为 北海国 ,移治 剧 (今 寿光县 东南)。 光武 侄 兴 曾封为 北海王 ,故称 北海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傅毅 之誄 北海 ,云‘白日幽光,雰雾杳冥’。” 汉 末 孔融 任 北海 相,人称 孔北海 ,亦称 北海 。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仰开樽 北海 高情,幸追欢 西园 名俊。” 清 姚鼐 《清苑望郎山有怀朱克斋》诗:“欲将 北海 同樽酒,遶尽 西山 到 卫州 。”参见“ 北海尊 ”。又 唐 书法家 李邕 官 北海 太守,人称 李北海 。 唐 杜甫 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康有为 《庐山谣》:“ 诚悬 北海 残碑在,古佛露坐似惭居尊无寸功。”
(5).古代帝王宫苑。在 北京市 西城区 故宫 和 景山 的西北。即今之 北海公园 。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一晃儿过了新年,正月初五下午一点,在 北海 举行化装滑冰比赛。” 冰心 《冬儿姑娘》:“太太,您比在 北海 养病,我陪着你的时候,气色好多了,脸上也显著丰满!”
(6).复姓。 春秋 吴 大夫有 北海子高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
(2). 秦 汉 时对某些大泽的泛称。(1)指今 里海 。《史记·大宛列传》:“ 奄蔡 ……临大泽,无崖,盖乃 北海 云。”(2)指今 贝加尔湖 。《汉书·苏武传》:“乃徒 武 北海 无人处。” 清 顾炎武 《千官》诗:“千官白服皆臣子,孰似 苏生 北海 边。”
(3).指 渤海 。《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非挟 太山 以超 北海 之类也。” 焦循 正义引 阎若璩 《四书释地》:“ 齐 南有 太山 ,北有 渤海 ……皆取 齐 境内之地设譬耳。”《庄子·秋水》:“﹝ 河伯 ﹞顺流而东行,至于 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4).郡名。 汉景帝 中元 二年置。治所 营陵 (今 山东省 昌乐县 东南)。 东汉 改为 北海国 ,移治 剧 (今 寿光县 东南)。 光武 侄 兴 曾封为 北海王 ,故称 北海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傅毅 之誄 北海 ,云‘白日幽光,雰雾杳冥’。” 汉 末 孔融 任 北海 相,人称 孔北海 ,亦称 北海 。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仰开樽 北海 高情,幸追欢 西园 名俊。” 清 姚鼐 《清苑望郎山有怀朱克斋》诗:“欲将 北海 同樽酒,遶尽 西山 到 卫州 。”参见“ 北海尊 ”。又 唐 书法家 李邕 官 北海 太守,人称 李北海 。 唐 杜甫 有《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康有为 《庐山谣》:“ 诚悬 北海 残碑在,古佛露坐似惭居尊无寸功。”
(5).古代帝王宫苑。在 北京市 西城区 故宫 和 景山 的西北。即今之 北海公园 。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一晃儿过了新年,正月初五下午一点,在 北海 举行化装滑冰比赛。” 冰心 《冬儿姑娘》:“太太,您比在 北海 养病,我陪着你的时候,气色好多了,脸上也显著丰满!”
(6).复姓。 春秋 吴 大夫有 北海子高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名-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 姓。如汉代有波俊。
-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 (一)之又音。
浩荡(浩蕩)hào dàng
(1).水壮阔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钱谦益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漢語大詞典》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 ——《漢語大詞典》
风逆(風逆)fēng nì
(1).指外感风邪所致的疾病。旧题 唐 韩偓 《炀帝开河记》:“ 叔谋 既至 寧陵县 ,患风逆,起坐不得。”
(2).风不顺。 唐 杜甫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漢語大詞典》
(2).风不顺。 唐 杜甫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漢語大詞典》
无行(無行)wú xíng
(1).不复他往。《仪礼·聘礼》:“宰夫献,无行,则重贿反币。” 郑玄 注:“无行,谓独来復无所之也。”
(2).没有善行;品行不端。《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小娘子,无行 崔生 ,何必将来!” 明 王錂 《春芜记·解嘲》:“纵微臣落拓,岂肯自甘无行?”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张阎王》:“ 杭州 有 张秀才 者,素无行,武断乡里。”
(3).指无行的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惟 季次 未尝仕。” 宋 沈□ 《鬼董》卷二:“无行弃我逃释,谓终不近汝耶!”
没有行阵;不成行。《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王弼 注:“行,谓行陈也。” 唐 陆贽 《赋得御园芳草》:“湿烟摇不散,细影乱无行。” 唐 白居易 《步东坡》诗:“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漢語大詞典》
(2).没有善行;品行不端。《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小娘子,无行 崔生 ,何必将来!” 明 王錂 《春芜记·解嘲》:“纵微臣落拓,岂肯自甘无行?”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张阎王》:“ 杭州 有 张秀才 者,素无行,武断乡里。”
(3).指无行的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天下无行,多为家臣,仕於都;惟 季次 未尝仕。” 宋 沈□ 《鬼董》卷二:“无行弃我逃释,谓终不近汝耶!”
没有行阵;不成行。《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王弼 注:“行,谓行陈也。” 唐 陆贽 《赋得御园芳草》:“湿烟摇不散,细影乱无行。” 唐 白居易 《步东坡》诗:“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漢語大詞典》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名-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