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他时明经中,幸免书隐逸。

桑悦明代〕《感怀诗 其二十四

剑气冲斗牛,茂先能暗识。如何迷大权,不见台星坼。

人事既宕冥,天象焉昭晰。我既乏世用,丱丱安卑职。

天高无厚风,卑楼羽翰戢。平生经世念,直与日月息。

他时明经中,幸免书隐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他时明经幸免隐逸

他时(他時)tā shí
(1).昔日;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 秦 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 唐 杜甫 《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唐 杜甫 《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 江南 老,他时 渭 北童。”
(2).将来,以后。 宋 徐铉 《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 唐 开元 十五年, 一行禪师 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辰 、 沅 、 靖 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漢語大詞典》
明经(明經)míng jīng
(1).通晓经术。《汉书·刘向传》:“ 更生 年少於 望之 、 堪 ,然二人重之,荐 更生 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经为 秦 博士。 秦 坑儒士, 伏生 隐焉。”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 夏侯胜 以明经取青紫语门人,臣尝鄙之,何敢復以此耸诱其徒。”
(2). 汉 代以明经射策取士。 隋炀帝 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宋 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请杂取前代之制,立明经一科,以畅达教恉,阐发大义,能以今日新政,证合古经者为及格。”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一》《文献通考·选举四》、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明经》
(3). 明 清 对贡生的尊称。《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 陆氏 因丈夫生前不肯学好,好色身亡,把孩子严加教诲。后来明经出仕,官为别驾之职。”《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此位是 石门 隋岑庵 先生,是老明经。”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幸免
侥幸免祸  ——《整理自网络》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隐逸(隱逸)yǐn yì
(1).犹隐居;隐遁。《汉书·何武传》:“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嘉遁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不能像过去的一些隐逸之士能逃掉一切。”
(2).指隐居之士。《后汉书·岑熙传》:“迁 魏郡 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诗:“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