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海隐本非唐少室,山居真似宋徂徕。

邵宝明代〕《谢方石先生挽词

我归林下公长逝,千里诗筒望不来。
海隐本非唐少室,山居真似宋徂徕。
雅歌何处声相和,野服它年手自裁。
有石大书明祭酒,古松阴里墓门开。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少室山居真似徂徕

海 hǎi《國語辭典》

海 [ hǎi ]

  1. 地球上邻接大陆而小于洋的水域。如:「南海」、「黄海」、「地中海」。
  2. 海水。《汉书·卷四九·鼌错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
  3. 内陆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中南海」。
  4. 积聚众广的人或物。如:「棉海」、「人海」、「火海」、「花海」。
  5. 领域、渊薮。如:「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宋·陆游〈休日感兴〉诗:「宦海风波实饱经,久将人世寄邮亭。」
  6. 荒远之地。《周礼·夏官·校人》:「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汉·郑玄·注:「四海,犹四方也。」
  7. 较宽大的器皿。如:「茶海」、「酒海」。
  8. 姓。如金代有海里。
  1. 巨大的。如:「海派」、「海量」、「海口」。
  1. 任意的、漫无目标的。《红楼梦·第七回》:「他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们,胡打海摔的 惯了。」《海上花列传·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骂。莲生气得怔怔的,半晌说不出话。」
  2. 狠狠的、严重的。如:「他严重怠工,所以被老板海刮了一顿。」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隐 [ yìn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本 běn《國語辭典》

本 [ běn ]

  1. 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部》:「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漢·高誘·注:「本,根也。」
  2. 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
  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精裝本」。
  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
  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
  7. 量詞:➊ ​ 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➋ ​ 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➌ ​ 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
  1. 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
  1.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
  2.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
  1. 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 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1. 朝代名:➊ ​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 参见「唐朝 」条。➌ ​ 参见「[[后唐]]」条。➍ ​ 参见「[[南唐]]」条。
  2.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3.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4.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1.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2. 参见「[[荒唐]]」条。
  3. 参见「唐突 」条。
  1. 虚、空。如:「功不唐捐」。
少室
唐书高宗纪永隆元年二月丁巳如少室山西征记嵩山三十六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以其下各有石室  ——《韵府拾遗 质韵》
山居 shān jū
(1).居住于山中。《战国策·韩策一》:“ 韩 地险恶,山居,五穀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2).山中的住所。《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贫道也要老丈到我山居中,寻几味野蔬,少少酬答厚意一番。” 清 姚鼐 《登泰山道里记序》:“比有 岱宗 之游,过访 聂君 山居,迺索其书读之。”  ——《漢語大詞典》
真似 zhēn sì
犹言酷肖(兼指神与形两方面)。 元 蒲道源 《赠传神李肖岩》诗:“画师笔底要真似,妙想乃与天机通。”  ——《漢語大詞典》
宋 sòng《國語辭典》

宋 [ sòng ]

  1. 国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约位于今河南省商邱县南,后为齐所灭。
  2. 朝代名:➊ ​ 参见「[[刘宋]]」条。➋ ​ 参见「宋朝 」条。
  3. 姓。如战国时代楚国有宋玉。
徂徕(徂徠)cú lái
亦作“ 徂来 ”。
(1).山名。又名 尤来 、 尤崃 、 尤徕 。在 山东省 泰安县 东南。《诗·鲁颂·閟宫》:“ 徂来 之松, 新甫 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后因以“徂徠”指生长栋梁之材的大山。 唐 刘禹锡 《崔公神道碑》:“善积家肥,子孙多材,如彼榱栋,必生 徂徠 。”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图》诗:“有时求柱桷,不信舍 徂徠 。”
(2).往复。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二》:“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着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