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东望蓬莱一水间,黄尘霏霏正如雨。

史鉴明代〕《紫阳庵

玉光薰天天帝怒,敕遣天丁劈雷斧。
电扫霆驱葬海中,散落南山把山补。
龙血淋漓凝紫琼,玉枝瑶草交莹英。
桂影兰香泣秋色,仙妾坐花吹玉笙。
千年老鹤噤不语,萧飒蛾眉愁神妪。
东望蓬莱一水间,黄尘霏霏正如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望蓬莱一水黄尘霏霏如雨

东望(东望)
魏晋 陈琳 诗 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
唐 苏颋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含烟。
唐 李白 望黄鹤山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唐 鲍溶 寄海陵韩长官 野人为此多东望,云雨仍从海上来。  ——《骈字类编》
蓬莱(蓬萊)péng lái
(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陈师道 《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  ——《漢語大詞典》
一水
唐 崔湜 登总持寺阁 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唐 张九龄 彭蠡湖上 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
唐 杜甫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唐 刘长卿 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唐 戴叔伦 次下牢韵 猿叫三声断,江流一水通。
唐 权德舆 七夕 东西一水隔,迢遰两年愁。
唐 白居易 雪中即事荅微之 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
唐 李翱 广庆寺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唐 孟郊 戏赠陆大夫十二丈 其二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唐 徐凝 观钓台画图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
唐 方干 君不来 舟随一水远,路出万山分。
唐 吴融 御沟十六韵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其一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唐 曹唐 皇初平将入金华山 一水暗鸣闲绕涧,五云长往不还家。
唐 曹唐 织女怀牵牛 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水夜悠悠。
唐 陆龟蒙 秋荷 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唐 沈彬 句 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
宋 赵抃 再登亭偶作 河源一水下青嶂,人物两城如画屏。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其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 杨万里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其二 一水双崖千万萦,有天无地只心惊。
金 李献能 夜宿虚皇阁下 倚天青壁截云霞,一水高悬界削瓜。
金 李俊民 游青莲 其二 翠揖双峰角,清临一水堂。
元 郭钰 除夕 乡关一水隔,风雪五更寒。  ——《骈字类编》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黄尘(黄塵)huáng chén
(1).黄色的尘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
(2).比喻俗世;尘世。 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诗:“岂知黄尘内,迥有白云踪。” 明 高启 《江上晚眺图》诗:“观图忽起沧洲想,身堕黄尘又几年。” 清 周亮工 《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看尽黄尘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滨。”
(3).犹黄泉。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怀香》:“黄尘碧落两难凭,神仙有数,生死无常,那不关情。”  ——《漢語大詞典》
霏霏 fēi fēi
(1).雨雪盛貌。《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楚辞·王逸〈九思·怨上〉》:“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原注:“霏霏,集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清 唐孙华 《柳絮》诗之一:“搅天晴雪日霏霏,忽漫成团密又稀。”
(2).泛指浓密盛多。《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晋书·胡毋辅之传》:“ 澄 ( 王澄 )尝与人书曰:‘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诚为后进领袖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鬱霏霏以葳蕤,辉熠熠以严顒。”《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 清 孙枝蔚 《杂咏》:“渺渺春江孤雁去,霏霏古树暗香来。”
(3).飘洒,飞扬。 晋 潘岳 《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应刃若俎,靃靃霏霏。” 唐 贾至 《铜雀台》诗:“抚弦心断絶,听管泪霏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俄梦朱衣道人,长丈餘,特以青灰落衣襟霏霏然。”
(4).纷乱貌。 汉 王粲 《羽猎赋》:“鹰犬竞逐,弈弈霏霏。”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忽復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漢語大詞典》
正 zhèng/zhēng《國語辭典》

正 [ zhèng ]

  1. 合于规范的、合于法则的。如:「正道」、「正路」。
  2. 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3. 精纯不杂的。如:「纯正」、「正红色」。《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
  4. 与「反」相对。如:「正面」、「正方」。
  5. 与「副」相对。如:「正本」、「正刊」。
  6. 与「偏」相对。如:「正门」、「正厅」。
  7. 与「负」相对。如:「正数」、「正电」。
  1. 修改错误。如:「修正」、「订正」、「纠正」。《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2. 整理。《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隋书·卷五八·李文博传》:「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析、明辨。《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
  1. 恰巧、刚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怀」。《北史·卷七○·刘璠传》:「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乡等正解读书耳。』」
  2. 表示动作在进行的状态。如:「外面正下著倾盆大雨。」《文选·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1. 长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礼记·王制》:「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
  2.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正常。

正 [ zhēng ]

  1. 参见「正月 」条。
如雨 rú yǔ
(1).形容多。《诗·齐风·敝笱》:“ 齐 子归止,其从如雨。” 毛 传:“如雨,言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2).谓别后很难重逢,就像落下的雨不再回到天空。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3).凄苦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