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寄言同怀人,对酒歌勿缓。

史鉴明代〕《游飞来峰

久图山泽游,苦为风雨款。惊雷破重阴,及晨光已显。

逶迤入幽深,厉揭度清浅。灵山传飞来,合涧互回转。

萝垂手可扪,松高盖惟偃。阳厓丹霞凝,阴洞苍雪满。

秀色如可揽,绝巘竟谁栈。众窍因风号,群芳迟春衍。

追念平生欢,历历犹在眼。匪无新相知,已少旧游伴。

老僧久见招,相携集閒馆。解衣任盘礴,览物适萧散。

形忘虑则消,情至心莫展。寄言同怀人,对酒歌勿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寄言同怀对酒

寄言 jì yán
(1).犹寄语、带信。《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於浮云兮,遇 丰隆 而不将。”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诗:“寄言行雨儿,莫下山头去。”
(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是故復之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建武 暨乎 义熙 ,歷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耳。”  ——《漢語大詞典》
同怀(同懷)tóng huái
(1).同心。指情投意合。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之一:“彼美同怀子,非尔谁为心。”
(2).指志趣相合或志趣相合者。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 宋 朱熹 《和刘叔通怀游子蒙之韵》:“病餘我更无憀赖,勉为同怀一赋诗。”
(3).谓同胞兄弟姐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武科》:“﹝ 胡 某四子﹞以同怀四人而俱中武进士,大 江 以南所罕见者也。”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瑞兰雪涕拜题》:“余家同怀十人,惟 紫妹 最幼最美最才最贤。”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对酒(對酒)duì jiǔ
(1).面对着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四:“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曰:“ 魏 乐奏 武帝 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1.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缓 ( 緩 ) huǎn
缓 [ huǎn ]
  1. 慢,与“”相对:~步。~行(xíng )。~慢。迟~。
  2. 延迟:~刑。~办。~役。~征。刻不容~。
  3. 放松,松弛:~和。~冲。~解(jiě)。和~。
  4. 苏醒,恢复:~气。~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