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赤城嵯峨敞灵区,中天秀色光盘纡。

孙蕡明代〕《周玄初祈晴诗

江南仙山天下无,峰峦屹立龙虎都。
赤城嵯峨敞灵区,中天秀色光盘纡。
紫极曲密交绮疏,郁萧弥罗玉渠渠。
宸严中高天帝居,璇题丹篆双蛟扶。
美人风鬟绣罗襦,华容绰约春花敷。
星为华盖霞为旟,列缺丰隆一字趋。
文昌司勋丹桂厨,廷尉执法森雕殳。
真人狞色虬髯须,华岳攒云冠翠岨。
雪山青城角井孤,碧桃吹香蜀锦如。
先生丰度常人殊,苍姬为姓字玄初。
携琴南来访华胥,神清骨冷惊座隅。
琅函石室启秘图,谷神天机守若愚。
经巢重营向姑苏,绿树荫屋江循除。
何年声名达銮舆,入陪夔龙达天衢。
天颜津津降都俞,御炉雾绕青霓裾。
东溟巨涨吞三吴,秋阳化霖没菑畲。
堂筵产蛙釜生鱼,平陆滉漭成江湖。
妖霾阴霏塞四墟,洪涛墨汁翻舳舻。
老农仓惶忧国租,百万伛指将沦铺。
先生被发骑于菟,俯为苍生出蓬壶。
手扶芙蓉绿湛卢,灵蛇穿星胆气粗。
蘸笔露叶书阴符,封章奏伏红氍毹。
天坛赤脚踏斗觚,叱喝百鬼如佣奴。
千山万山雨模糊,划然清空见杉槠。
阳侯擎盘献金乌,若木散彩干泥涂。
飞廉崩腾运飙车,海屋撼折青珊瑚。
冯夷首缩寒蟾蜍,天吴却走尾毕逋。
欢声如雷隘皞阇,鹑衣鹤发歌里闾。
我本逍遥山泽臞,不才分比栎与樗。
颜面偶出应时需,勃郁坐困尘土拘。
石床蕙帐松菊枯,铁桥流水空罗浮。
藜羹不充出无驴,况望宦达高名誉。
沧波东深芳景徂,惊禽不定林木疏。
羊肠九折方崎岖,我行欲进仍趑趄。
纷纶世事集眇躯,有若万弩向一狙。
逝言乞身承明庐,分我水竹出南嵎。
清泉白石邻樵渔,松花春酝倾浮蛆。
呼龙画江种金蕖,倩鹤渡海传丹书。
玄言五千味道腴,妙香萦帘日欲晡。
凝神坐忘隐团蒲,关元晃朗天为徒。
坎离匡郭太一炉,黄庭有士身衣朱。
白虎啸风作熬枢,苍虬摧鳞与之俱。
龙喑虎哑不须臾,虚室发白延居诸。
泥丸三花暖将舒,蜩蝉蜕壳鸡抱雏。
长吟洞章夜冲虚,左骖翔鸾右飞凫。
班行朝回步虚徐,琅风清微韵笙竽。
蚩尤卷旗枉矢袪,立召霹雳诛猰貐。
丹砂如粟仓箱储,一粒入口千年余。
颠崖赤子凋瘵苏,四海尽化为唐虞。
五星聚奎贯联珠,麒麟游郊凤栖梧。
崆峒影掠周八驹,龟台阆风宴仙姝。
归来松阴倚蜘蟵,酡颜谑笑解玉琚,与君岁晚同游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赤城嵯峨灵区中天秀色盘纡

赤城 chì chéng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漢語大詞典》
嵯峨 cuó é
(1).山高峻貌。《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王逸 注:“嵯峨嶻嶭,峻蔽日也。” 唐 唐彦谦 《送许户曹》诗:“将军楼船发浩歌,云檣高插天嵯峨。”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投吴》:“宝殿嵯峨对紫宸,帘櫳映碧云。” 峻青 《海滨仲夏夜》:“这儿的山,没有 江 南的山那样纤巧秀丽,但却非常雄伟、嵯峨。”
(2).指高耸的山。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欧阳公 謫 夷陵 时,诗云:江上孤峰蔽緑萝,县楼终日对嵯峨。”
(3).屹立。 唐 姚合 《送潘传秀才归宣州》诗:“ 李白 坟三尺,嵯峨万古名。” 宋 范成大 《春日览镜有感》诗:“习气不解老,壮心故嵯峨。” 清 侯方域 《与任王谷论文书》:“运骨於气者,如纵舟长江大海间……苟能操舵覘星,立意不乱,亦自可免漂溺之失。此 韩 欧 诸子所以独嵯峨於中流也。” 柳亚子 《论诗六绝句》之四:“ 浙 西一老自嵯峨,门下诗人亦未讹。”
(4).坎坷不平。 明 钱士升 《满庭芳》词:“往事千端,閒愁万斛,世情无数嵯峨。”
(5).形容盛多。《文选·陆机〈前缓声歌〉》:“长风万里举,庆云鬱嵯峨。” 刘良 注:“嵯峨,云盛貌。” 唐 韦应物 《送苏评事》诗:“嵯峨夏云起,迢递山川永。”  ——《漢語大詞典》
敞 chǎng《國語辭典》

敞 [ chǎng ]

  1. 地方宽阔,无物遮挡的样子。如:「宽敞」。《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迢峣倜傥,丰丽博敞,洞𫐖轕乎,其无垠也。」
  1. 张开、打开。如:「敞开大门」、「敞嘴大笑」。
灵区(靈區)líng qū
(1).美善之区。 宋 苏轼 《叶待制求先坟永慕亭诗》:“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
(2).奇美之地。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 衢 之 龙游县 北三十五里有山曰 宝盖 ,川媚山明,而林樾鬱苍,儼与灵区奥壤相埒。” 清 许承钦 《石竺山》诗:“灵区与世疏,真仙此盘礴。” 清 戴名世 《蓼庄图记》:“今以 蓼花庄 观之,则夫幽巖深谷,灵区异境,隔絶人世者,世固未尝无也。”  ——《漢語大詞典》
中天 zhōng tiān
(1).高空中;当空。《列子·周穆王》:“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迺止。”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陈毅 《乐安宜黄道中闻捷》诗:“半夜松涛动山岳,中天月色照鬚眉。”
(2).犹参天。《文选·班固〈西都赋〉》:“树中天之华闕,丰冠山之朱堂。” 李周翰 注:“中天,高及天半。”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双闕云竦以夹路,琼臺中天而悬居。”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武宗 於 大明 筑望仙臺,其势中天。”
(3).指上界,神仙世界。 唐 白居易 《曲江醉后赠诸亲故》诗:“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
(4).天运正中。喻盛世。《后汉书·刘陶传》:“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称号。”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 唐 。” 清 王韬 《变法上》:“ 唐 虞 继统,号曰中天,则为文明之天下。”
(5).九天之一。 汉 扬雄 《太玄·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
(6).指 神农 之《易》《周礼·春官·太卜》“太卜……掌三易之法” 晋 干宝 注:“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7).天文学名词。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天体每天经过子午圈两次,离天顶较近的一次叫“上中天”,离天顶较远的一次叫“下中天”。  ——《漢語大詞典》
秀色 xiù sè
(1).秀美的容色。 汉 张衡 《七辩》:“淑性窈窕,秀色美艷。” 晋 傅玄 《明月篇》:“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六:“秀色空絶世,馨香谁为传?”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 明妃 未出 汉 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
(2).优美的景色。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麦垄多秀色,杨园流好音。” 唐 杜甫 《次晚洲》诗:“ 晚洲 适知名,秀色固异状。” 宋 王特起 《梅花引》词:“山之麓,河之曲,一湾秀色盘虚谷。” 郭沫若 《歌颂中朝友谊·洪命熹副首相陪游金刚山》诗:“同上 金刚 幸有缘,胸中秀色几迴旋。”  ——《漢語大詞典》
光 guāng《國語辭典》

光 [ guāng ]

  1. 能由视觉器官接收,使人察觉物体存在的电磁辐射。如:「日光」、「灯光」。
  2. 荣耀、名誉。如:「为国争光」。《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3. 景色。如:「风光」、「观光」、「春光明媚」。
  4. 时间。如:「光阴」、「时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5. 恩惠、好处。常用在客套话。如:「沾光」、「叨光」。《红楼梦·第二二回》:「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
  6. 姓。如晋代有光逸。
  1. 彰显、发扬。《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 裸露。如:「光著脚丫子」、「光著身子」。
  1. 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选·扬雄·羽猎赋》:「若光若灭者,布乎青林之下。」
  2. 平滑。如:「光滑」。唐·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1. 完、尽。如:「吃光」、「用光」、「花光」。
  2. 仅、只。如:「光说不做」。《红楼梦·第一○一回》:「也不光为我,就是太太听见 也喜欢。」
  3. 对人说的客套话。如:「欢迎光临」。
盘纡(盤紆,槃紆)pán yū
回绕曲折。《淮南子·本经训》:“木巧之饰,盘紆刻儼,嬴鏤雕琢,诡文回波。” 高诱 注:“盘,盘龙也;紆,曲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洭水》:“山盘紆数百里,有赭嵒迭起,冠以青林,与云霞乱采。” 宋 陆游 《野步至村舍暮归》诗:“草径盘紆入废园,涨餘野水有残痕。”《水浒传》第一○五回:“ 宛州 山水盘紆,丘原膏沃,地称陆海。”
槃紆:盘结回旋。 汉 应瑒 《慜骥赋》:“思奋行而驤首兮,叩繮緤之纷拏;牵繁轡而增制兮,心慉结而槃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鸡足山》:“山径既开,逐路而进,槃紆曲折,回互斜通,至于山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