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凝神坐忘隐团蒲,关元晃朗天为徒。

孙蕡明代〕《周玄初祈晴诗

江南仙山天下无,峰峦屹立龙虎都。
赤城嵯峨敞灵区,中天秀色光盘纡。
紫极曲密交绮疏,郁萧弥罗玉渠渠。
宸严中高天帝居,璇题丹篆双蛟扶。
美人风鬟绣罗襦,华容绰约春花敷。
星为华盖霞为旟,列缺丰隆一字趋。
文昌司勋丹桂厨,廷尉执法森雕殳。
真人狞色虬髯须,华岳攒云冠翠岨。
雪山青城角井孤,碧桃吹香蜀锦如。
先生丰度常人殊,苍姬为姓字玄初。
携琴南来访华胥,神清骨冷惊座隅。
琅函石室启秘图,谷神天机守若愚。
经巢重营向姑苏,绿树荫屋江循除。
何年声名达銮舆,入陪夔龙达天衢。
天颜津津降都俞,御炉雾绕青霓裾。
东溟巨涨吞三吴,秋阳化霖没菑畲。
堂筵产蛙釜生鱼,平陆滉漭成江湖。
妖霾阴霏塞四墟,洪涛墨汁翻舳舻。
老农仓惶忧国租,百万伛指将沦铺。
先生被发骑于菟,俯为苍生出蓬壶。
手扶芙蓉绿湛卢,灵蛇穿星胆气粗。
蘸笔露叶书阴符,封章奏伏红氍毹。
天坛赤脚踏斗觚,叱喝百鬼如佣奴。
千山万山雨模糊,划然清空见杉槠。
阳侯擎盘献金乌,若木散彩干泥涂。
飞廉崩腾运飙车,海屋撼折青珊瑚。
冯夷首缩寒蟾蜍,天吴却走尾毕逋。
欢声如雷隘皞阇,鹑衣鹤发歌里闾。
我本逍遥山泽臞,不才分比栎与樗。
颜面偶出应时需,勃郁坐困尘土拘。
石床蕙帐松菊枯,铁桥流水空罗浮。
藜羹不充出无驴,况望宦达高名誉。
沧波东深芳景徂,惊禽不定林木疏。
羊肠九折方崎岖,我行欲进仍趑趄。
纷纶世事集眇躯,有若万弩向一狙。
逝言乞身承明庐,分我水竹出南嵎。
清泉白石邻樵渔,松花春酝倾浮蛆。
呼龙画江种金蕖,倩鹤渡海传丹书。
玄言五千味道腴,妙香萦帘日欲晡。
凝神坐忘隐团蒲,关元晃朗天为徒。
坎离匡郭太一炉,黄庭有士身衣朱。
白虎啸风作熬枢,苍虬摧鳞与之俱。
龙喑虎哑不须臾,虚室发白延居诸。
泥丸三花暖将舒,蜩蝉蜕壳鸡抱雏。
长吟洞章夜冲虚,左骖翔鸾右飞凫。
班行朝回步虚徐,琅风清微韵笙竽。
蚩尤卷旗枉矢袪,立召霹雳诛猰貐。
丹砂如粟仓箱储,一粒入口千年余。
颠崖赤子凋瘵苏,四海尽化为唐虞。
五星聚奎贯联珠,麒麟游郊凤栖梧。
崆峒影掠周八驹,龟台阆风宴仙姝。
归来松阴倚蜘蟵,酡颜谑笑解玉琚,与君岁晚同游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凝神坐忘团蒲关元晃朗

凝神 níng shén
聚精会神。《庄子·达生》:“ 孔子 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谓乎。’”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六:“每闭门焚香,静对古人,凝神著书。” 清 黄景仁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凝神看定知是画,是谁扫笔如霜硎。” 叶圣陶 《隔膜·绿衣》:“伊凝神听着,惶急的神情渐渐地转换为慈爱喜悦的笑容。”  ——《漢語大詞典》
坐忘 zuò wàng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郭象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 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 钱谦益 《〈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  ——《漢語大詞典》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1.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2. 伤痛:~恻。
  3. 怜悯:恻~之心。
隐 [ yìn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团蒲(團蒲)tuán pú
即蒲团。用蒲草编织成的圆垫,多为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后也作坐具。 宋 范成大 《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庵》诗:“我衰无力供樵苏,尚能相伴煖团蒲。” 宋 辛弃疾 《汉宫春·即事》词:“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  ——《漢語大詞典》
关元
人体经穴名之一。在脐下三寸处  ——《整理自网络》
晃朗 huàng lǎng
明亮貌。 晋 潘岳 《秋兴赋》:“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阴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1.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2.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3.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4.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5.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6.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7.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8.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9.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10.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1.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2.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3.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1.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为 [ wèi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1.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1.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1.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1.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