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尔来时平复何有,万事蹉跎付杯酒。

王称宋代〕《赠吴六

少年结客游五陵,布衣落魄喜谈兵。是时氐羌杀主将,边庭一夕烟尘生。

当筵意气许君死,饮血报仇为知己。一生猿臂挽两弧,三尺鱼肠走千里。

穷秋绝漠羽书飞,轻身陷阵解重围。眼看旄头关塞落,手持虏首辕门归。

帐下三杯跃紫燕,众中万岁瞻白衣。功成幕府失姓字,扁舟归钓沧江湄。

尔来时平复何有,万事蹉跎付杯酒。昔年莲锷吐星铓,今日茅茨闭虚牖。

丈夫感激惊心魂,平原食客有谁存。临风夜夜吊孤月,长歌击筑声俱吞。

閒来遇我何所为,未言往事先凄其。鬓毛零落已如此,心迹悠悠谁复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尔来时平何有万事蹉跎杯酒

尔来(爾來)ěr lái
(1).从那时以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 塞通人烟。”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尔来三十有七载,看花恍惚如游仙。”
(2).近来。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尔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尔来索居 仙台 ,又复匝月。” 郭沫若 《东风集·再出夔门》:“一九一三年秋,第一次乘 长江 轮船,东出 夔门 ,经过 三峡 ,尔来往返均乘飞机,与 三峡 不见者四十又八年。”  ——《漢語大詞典》
时平(時平)shí píng
时世承平。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尘清世晏,仓兕无用其武功;运謐时平,鵷鷺咸修其文德。”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郡宴和韵》词:“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康有为 《过昌平城》诗:“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  ——《漢語大詞典》
复 ( 復 複 覆 ) fù《國語辭典》

复 [ fù ]

  1. 行於故道。《說文解字·夊部》:「复,行故道也。」
  2. 同「復 」(一)​。

复 [ fòu ]

  1. 同「復 」(二)​。
何有 hé yǒu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漢語大詞典》
万事(萬事)wàn shì
一切事。《墨子·贵义》:“ 子墨子 曰:‘万事莫贵於义。’”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 茅盾 《子夜》十八:“ 李教授 万事认真,而且万事预先准备。”  ——《漢語大詞典》
蹉跎 cuō tuó
(1).失足。《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洪兴祖 补注:“蹉跎,失足。”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
(2).失时。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胡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
(3).衰退。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 唐 薛逢 《追昔行》:“嘆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
(4).失意;虚度光阴。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 清 周准 《塞下曲》:“持筹絶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5).参差不齐貌。 汉 蔡邕 《协和婚赋》:“既臻门屏,结轨下车,阿傅御竖,雁行蹉跎,丽女盛饰,曄如春华。”
(6).阻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他要辞官被我爹蹉跎。”  ——《漢語大詞典》
付 fù《國語辭典》

付 [ fù ]

  1. 授予、交给。如:「交付」、「托付」。《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 支出钱财。如:「付款」、「付帐」、「缴付」。
  1. 量词。计算成组成套物品的单位。如:「一付眼镜」、「两付碗筷」。通「副」。
杯酒(盃酒)bēi jiǔ
(1).一杯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未尝衔盃酒,接慇懃之欢。”
(2).指饮酒。《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盃酒间可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