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令亲笔砚,十日书一纸。
我昔童丱时,蒙养绝浮靡。
朝夕常趋庭,颇解学诗礼。
奈何才弱冠,早已失怙恃。
徒怀风木悲,没齿殊未已。
及余生两雏,将以托宗祀。
既欲承箕裘,当令业经史。
无何我多故,谪戍向边鄙。
迢迢父子心,隔越数千里。
惟恐有存殁,不暇较贤否。
漂流无定居,岁月动盈纪。
幸余初还家,无恙共惊喜。
踉跄拜我前,并立肩可比。
弱质虽成人,愚呆诚可耻。
大儿仅识丁,唯足代耘耔。
小儿复痴顽,真乃豚犬耳。
近令亲笔砚,十日书一纸。
我欲痛责渠,隐忍辄中止。
邢君义方训,诸郎尽贤嗣。
芝兰满阶庭,玉树映屏几。
岁时行具庆,称寿罗拜跽。
嘉宾每过从,迎立具甘旨。
瞻彼天伦间,蔼若和风里。
椿桂同敷荣,雨露光薿薿。
缅怀燕山窦,今昔良可拟。
所云阴报德,谅亦自兹始。
诗成发三叹,愧我曷能企。
岂惟颂君贤,尤当示吾子。
朝夕常趋庭,颇解学诗礼。
奈何才弱冠,早已失怙恃。
徒怀风木悲,没齿殊未已。
及余生两雏,将以托宗祀。
既欲承箕裘,当令业经史。
无何我多故,谪戍向边鄙。
迢迢父子心,隔越数千里。
惟恐有存殁,不暇较贤否。
漂流无定居,岁月动盈纪。
幸余初还家,无恙共惊喜。
踉跄拜我前,并立肩可比。
弱质虽成人,愚呆诚可耻。
大儿仅识丁,唯足代耘耔。
小儿复痴顽,真乃豚犬耳。
近令亲笔砚,十日书一纸。
我欲痛责渠,隐忍辄中止。
邢君义方训,诸郎尽贤嗣。
芝兰满阶庭,玉树映屏几。
岁时行具庆,称寿罗拜跽。
嘉宾每过从,迎立具甘旨。
瞻彼天伦间,蔼若和风里。
椿桂同敷荣,雨露光薿薿。
缅怀燕山窦,今昔良可拟。
所云阴报德,谅亦自兹始。
诗成发三叹,愧我曷能企。
岂惟颂君贤,尤当示吾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形-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令 líng/lǐng/lìng《國語辭典》
令 [ lìng ]
名- 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 词、曲中小令的简称。
- 姓。如汉代有令勉。
- 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 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汉·郑玄·笺:「令,善也。」
- 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令堂」、「令婿」。
亲笔(親筆)qīn bǐ
(1).指亲手写的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二》:“ 秦少游 所作《千秋岁》词,予尝见诸公唱和亲笔,乃知在 衡阳 时作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那婚约可是你的亲笔?” 巴金 《寒夜》十:“他接过信,战战兢兢地拆开来读。是 树生 的亲笔。”
(2).亲自动笔。如:这是他亲笔写的。 ——《漢語大詞典》
(2).亲自动笔。如:这是他亲笔写的。 ——《漢語大詞典》
砚 ( 硯 ) yàn
砚 [ yàn ]
-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台。笔~。
- 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友。
十日 shí rì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一纸(一紙)yī zhǐ
一张纸。多用于书信或文件等。《三国志·蜀志·吕凯传》:“都护 李严 与 闓 书六纸,解喻利害, 闓 但答一纸。”《宣和遗事》前集:“天子倚着懒架儿暂歇坐间,忽见粧盒中一纸文书,用手取来看时,却是小词一首。”《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那时一纸呈儿,掛冠林下,倒是一桩乐事。” 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这以后又过了两个月,在 上海 出版的十三种期刊,被国民党政府一纸禁令同时查封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