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中闺少妇走徬徨,劝君斗酒牵衣裳。

王廷陈明代〕《行路难五首 其一

北风萧萧雨雪滂,辞我亲友之朔方。中闺少妇走徬徨,劝君斗酒牵衣裳。

道路纵横多虎狼,岁暮天寒百草黄。结发本期不下堂,君独何为慕他乡。

东流之水不西归,宛转蛾眉能几时。人生富贵亦有命,辛苦驰奔空尔为。

纵令鼎食有别离,贱妾但愿共餔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中闺少妇斗酒牵衣

中闺(中閨)zhōng guī
(1).宫门。《战国策·齐策三》:“ 公孙戍 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 姚宏 注:“闺,閎也。” 鲍彪 注:“特立之户,上圜下方。”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散乐变饰,微步中闺。”
(2).内室;闺房。《文选·谢惠连〈捣衣〉诗》:“夕阴结空幙,霄月皓中闺。” 吕向 注:“夜阴之气,结集空帷,月照於闺房之中也。”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室西连於中闺,先妣尝一至。” 清 刘大櫆 《方氏学舍记》:“闻 方氏 所以馆余之室,已易为中闺,而 颂椒 兄弟復徙於他处读书。”
(3).指妇女。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晋史列女传未当》:“其《列女传》中所收不过三十,而无中闺之礼者,四人焉。” 清 姚鼐 《题陈硕士母鲁恭人端居课子图》诗:“当时谈宴末,偶及中闺德。” 清 黄九河 《北上于袁浦发家书》诗:“亲亡两弟弱,支户惟中闺。”  ——《漢語大詞典》
少妇(少婦)shào fù
亦作“ 少媍 ”。 年轻的已婚女子。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姤》:“大人不顾,少媍不取,弃捐於道。” 唐 王昌龄 《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壻觅封侯。” 元 周暕 《春日田园杂兴》诗:“少妇每忧蚕利薄,老夫惟喜秫苗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谭九》:“一少妇卧炕头哺儿。” 王西彦 《风雪》一:“坐在右边最前面的是一位年纪大约三十多岁的少妇。”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1.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3.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5.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6.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7.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8.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9.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10. 往、去。如:「走往」、「走访」。
  1. 供行走的。如:「走道」。
  2.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3.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1.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徬 páng《國語辭典》

徬 [ páng ]

  1. 参见「徬徨 」条。

徬 [ bàng ]

  1. 在旁随行。《周礼·地官·牛》:「凡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牵徬以载公任器。」汉·郑玄·注:「居其前曰牵,居其旁曰徬。」
徨 huáng《國語辭典》

徨 [ huáng ]

  1. 参见「彷徨」、「徨徨」等条。
劝 ( 勸 ) quàn
劝 [ quàn ]
  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2. 勉励:~勉。~学。~业。~善。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斗酒(鬥酒)dòu jiǔ
亦作“鬭酒”。 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嵩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漢語大詞典》
牵衣(牽衣)qiān yī
见“ 牵裾 ”。  ——《漢語大詞典》
裳 cháng/shang《國語辭典》

裳 [ cháng ]

  1. 古代下身穿的衣服称为「裳」。即裙子。《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汉·毛亨·传:「上曰衣,下曰裳。」

裳 [ ​shāng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