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平津阁上夜题诗,绣牍亲裁与项斯。

王稚登明代〕《奉答汝南公

平津阁上夜题诗,绣牍亲裁与项斯。
字比宫云俱五色,情将禁柳共千丝。
袖中携出香偏入,马上看时月故随。
自是阳春元寡和,莫言寒屋报书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平津阁上题诗

平津 píng jīn
(1).坦途;大道。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平津苟不由,栖迟詎为拙?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唐 昙翼 《招隐》诗:“连峯数千里,修林带平津。”
(2).古地名。 汉 时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孙弘 为 平津侯 ,即此。后多用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级官僚。 前蜀 贯休 《酬韦相公见寄》诗:“空讽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 宋 欧阳修 《寄题相州荣归堂》诗:“不须授简樽前客,好学 平津 自有文。” 清 吴伟业 《东莱行》诗:“侍中叩阁数彊諫,上书对仗弹 平津 。”
(3).旧时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并称。 茅盾 《欢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经装箱待运。”  ——《漢語大詞典》
阁上(阁上)
唐 王建 霓裳词十首 其九 朝元阁上山风起,夜听霓裳玉露寒。
唐 刘禹锡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骈字类编》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1.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2. 姓。如汉代有夜龙。
  1.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1.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题诗(題詩)tí shī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漢語大詞典》
绣 ( 綉 繡 ) xiù
绣 [ xiù ]
  1.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字。~花。刺~。
  2. 绣成的物品:粤~。苏~。湘~。锦~山河。锦心~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牍 ( 牘 ) dú
牍 [ dú ]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
  2. 古代乐器名。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2. 婚姻:~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5.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亲 [ qìng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读轻声)。
    裁 cái《國語辭典》

    裁 [ cái ]

    1. 用刀剪等把纸或布割裂、剪开。如:「裁布」、「裁纸」。《说文解字·衣部》:「裁,制衣也。」《南齐书·卷三二·张岱传》:「恕未闲从政,美锦不宜滥裁。」
    2. 缝制。《文选·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3. 削减。如:「裁军」、「裁员」。《红楼梦·第三六回》:「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 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乎使不得。」
    4. 决断、判断。如:「裁罪」。《左传·僖公十五年》:「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韩非子·初见秦》:「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5. 量度。唐·韩愈〈感春〉诗五首之二:「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6. 控制。如:「独裁」。《楚辞·贾谊·惜誓》:「神龙失水而陆居合,为蝼蚁之所裁。」
    7. 杀。《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
    8. 写作。唐·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1. 体制、格式。如:「体裁」、「新裁」。《文选·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岂启度于往旧?」
    1. 仅。《战国策·燕策一》:「虽大男子,裁如婴儿。」《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通「才」。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项 ( 項 ) xiàng
    项 [ xiàng ]
    1.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颈~。~链。~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
    2. 量词,分类的条目,:~目。事~。
    3. 钱款,经费:款~。进~。存~。
    4.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如“4ax2”。
    5. 姓。
    斯 sī《國語辭典》

    斯 [ sī ]

    1. 劈裂、析分。《说文解字·斤部》:「斯,析也。」《诗经·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庄子·则阳》:「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
    2. 距离。《列子·黄帝》:「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
    1. 此、这个、这里。用于文言文。如:「生于斯,长于斯。」、「斯人」、「以至于斯」。
    1. 则、就。用于文言文。《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淮南子·本经》:「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
    1. 之、的。《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1. 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呢」。《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
    2. 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呵」、「啊」。《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3. 是。用于倒装句。《诗经·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1. 尽、都。《书经·金滕》:「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
    1.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斯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