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争如一炬火,北军败走南军坐。
江流东绕千尺堤,山鹘上结危巢栖。
游人夜半放舟过,举酒试说曹征西。
征西当年下江浒,八十万军尽貔虎。
眼中见惯刘琮徒,吴蜀区区何足数。
舳舻相衔千里连,气吞孙刘欲冲天。
岂知策士已旁笑,笑彼远来非万全。
长江之险人能共,不独阿瞒兵可弄。
东吴会猎尺书驰,权也难将首亲送。
帐底拔刀军令行,如此奸雄安足惊。
周瑜早已借前箸,黄盖何曾论五兵。
五兵争如一炬火,北军败走南军坐。
纷纷燥荻与枯柴,乘取便风才卜舸。
波涛起立半天红,强橹灰飞一夕空。
平生亲手注《孙子》,未信水军能火攻。
谁云此行才足耻,更闻裹疮归淯水。
玄武池头计已疏,铜爵高台坟上起。
当今四海为一家,三国争雄真可嗟。
尚想纶巾巡垒堞,犹将折戟洗泥沙。
武昌夏口东西路,画史分明入毫素。
空余赤壁付游人,赢得坡仙作词赋。
游人夜半放舟过,举酒试说曹征西。
征西当年下江浒,八十万军尽貔虎。
眼中见惯刘琮徒,吴蜀区区何足数。
舳舻相衔千里连,气吞孙刘欲冲天。
岂知策士已旁笑,笑彼远来非万全。
长江之险人能共,不独阿瞒兵可弄。
东吴会猎尺书驰,权也难将首亲送。
帐底拔刀军令行,如此奸雄安足惊。
周瑜早已借前箸,黄盖何曾论五兵。
五兵争如一炬火,北军败走南军坐。
纷纷燥荻与枯柴,乘取便风才卜舸。
波涛起立半天红,强橹灰飞一夕空。
平生亲手注《孙子》,未信水军能火攻。
谁云此行才足耻,更闻裹疮归淯水。
玄武池头计已疏,铜爵高台坟上起。
当今四海为一家,三国争雄真可嗟。
尚想纶巾巡垒堞,犹将折戟洗泥沙。
武昌夏口东西路,画史分明入毫素。
空余赤壁付游人,赢得坡仙作词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五兵 wǔ bīng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 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2).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战争。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 五兵尚书 ”。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战争。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 五兵尚书 ”。 ——《漢語大詞典》
争如 zhēng rú
(1).怎么比得上。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鵶。”《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个上将军?”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争如我盖间茅屋临幽涧,披片麻衣坐法坛?”
(2).犹怎奈。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3).犹不如。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词:“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争如今夜悬梁自尽,也胜他时憔悴死。”《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玄德 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 曹瞒 。” 清 丁澎 《见燕》诗:“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见争如説故乡。” ——《漢語大詞典》
(2).犹怎奈。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3).犹不如。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词:“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争如今夜悬梁自尽,也胜他时憔悴死。”《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玄德 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 曹瞒 。” 清 丁澎 《见燕》诗:“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见争如説故乡。” ——《漢語大詞典》
一炬
宋 方回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其一 来舆去马禁城空,丰乐楼消一炬红。 ——《骈字类编》
火 huǒ《國語辭典》
火 [ huǒ ]
名- 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可燃物、燃点和氧气是火的三要件。《书经·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水浒传·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寻了把草,灶里点个火……那火顷刻开天也似般大。」
- 中医指病理变化过程中,机能亢进的现象。如:「肝火」、「上火」、「退火」。
- 枪炮弹药等武器称为「火」。如:「军火」、「火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姓。如明代有火源洁。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赤红色的。如:「火红」、「火狐狸」。唐·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
- 燃烧。《礼记·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新唐书·卷九三·李靖传》:「(李靖)军次伏俟城,吐谷浑尽火其莽,退保大非川。」
- 动怒。如:「他一火,大家都不敢说话了。」
- 急速、紧急。如:「火速赴约」、「十万火急」。《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
北军(北軍)běi jūn
(1). 汉 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 未央宫 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 长乐宫 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 文帝 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 东汉 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史记·吕太后本纪》:“七月中, 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 吕王 产 居南军。”《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疑其 光 ,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於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
(2).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 唐 张说 《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 神龙 三年七月五日,北军作难, 西华 失守,骑入宫壼,兵缠御楼。公孤剑凌锋,羣凶夺气,仓促之际,安危是属。”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自 叔文 归第, 伾 日诣中人并 杜佑 ,请起 叔文 为相,且总北军。”《资治通鉴·德宗贞元十九年》:“ 建中 初,敕京城诸使及府县繫囚,每季终委御史巡按,有寃滥者以闻;近岁,北军移牒而已。” 胡三省 注:“宦官势横,御史不敢復入北军按囚。”
(3).指北洋军阀的军队。 鲁迅 《书信集·致蔡元培》:“近知 江 北一带,颇有散兵,半是北军旧属。”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车是普通的三等客车,因为车上的电灯设备被北军破坏了还没有复元,车厢中只点着几盏马灯。” ——《漢語大詞典》
(2).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 唐 张说 《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 神龙 三年七月五日,北军作难, 西华 失守,骑入宫壼,兵缠御楼。公孤剑凌锋,羣凶夺气,仓促之际,安危是属。”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自 叔文 归第, 伾 日诣中人并 杜佑 ,请起 叔文 为相,且总北军。”《资治通鉴·德宗贞元十九年》:“ 建中 初,敕京城诸使及府县繫囚,每季终委御史巡按,有寃滥者以闻;近岁,北军移牒而已。” 胡三省 注:“宦官势横,御史不敢復入北军按囚。”
(3).指北洋军阀的军队。 鲁迅 《书信集·致蔡元培》:“近知 江 北一带,颇有散兵,半是北军旧属。”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车是普通的三等客车,因为车上的电灯设备被北军破坏了还没有复元,车厢中只点着几盏马灯。” ——《漢語大詞典》
败走(敗走)bài zǒu
战败逃跑。《史记·项羽本纪》:“ 秦嘉 军败走,追之至 胡陵 。”《后汉书·顺阳怀侯嘉传》:“ 建武 二年, 延岑 復反,攻 汉中 ,围 南郑 , 嘉 兵败走。”《宋史·岳飞传》:“ 飞 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 黑风大王 ,敌众败走。” ——《漢語大詞典》
南军(南軍)nán jūn
(1). 西汉 禁卫军有南军北军之分,南军守卫 未央宫 ,由卫尉统领。因 未央宫 在 长安 城内的南面,故称。《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吕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 吕王 产 居南军。”《旧唐书·职官志三》:“ 汉 置南北军,掌卫京师。南军,若今诸卫也;北军,若今羽林军也。” 唐 杜牧 《题商山四皓庙》诗:“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 刘 是灭 刘 。”
(2).南方的军队。《后汉书·袁绍传》:“ 绍 进保 阳武 。 沮授 説 绍 曰:‘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军;南军穀少,而资储不如北。’”
(3).特指 南朝 的军队。《南齐书·魏虏传》:“至夜各举两火,虏众望见,谓是南军大至,一时奔退。”
(4).指军队中之南路军。 ——《漢語大詞典》
(2).南方的军队。《后汉书·袁绍传》:“ 绍 进保 阳武 。 沮授 説 绍 曰:‘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军;南军穀少,而资储不如北。’”
(3).特指 南朝 的军队。《南齐书·魏虏传》:“至夜各举两火,虏众望见,谓是南军大至,一时奔退。”
(4).指军队中之南路军。 ——《漢語大詞典》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