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云霄岂尽意,诗赋不无神。

吴孺子明代〕《赠关中王解元图

山中一相见,知汝是秦人。
爱月乡心减,迷花客路新。
云霄岂尽意,诗赋不无神。
异日还家去,长安正早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云霄尽意诗赋不无

云霄(雲霄)yún xiāo
(1).天际,高空。《西京杂记》卷一:“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那个城呢……高入云霄,接近那光华的太阳。”
(2).泛指高远,深厚。 唐 武元衡 《夜坐闻语寄严十少府》诗:“多负云霄志,生涯岁序侵。” 清 孙枝蔚 《再至海陵访州守田雪龛》诗:“不重云霄义,那能来往频。”
(3).喻指高位。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明明皇储,叡哲时招。奋厥河滸,矫足云霄。”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诗:“云霄今已逼,台衮更谁亲?”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你只説秀才无路上云霄,却不道文官把笔平天下。”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尽意(儘意)jìn yì
(1).充分表达心意。《易·繫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孔颖达 疏:“意有深邃委曲,非言可写,是言不尽意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 汉 傅毅 《舞赋》序:“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2).犹尽情。 唐 元稹 《遣春》诗之一:“逢酒判身病,拈花尽意怜。” 宋 柳永 《驻马听》词:“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尽心,竭尽心意。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俺家儘意的奉承他,他的金银钱钞可也都使尽俺家里。”  ——《漢語大詞典》
诗赋(詩賦)shī fù
(1).诗和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愚窃惑焉。”《陈书·文学传·阴铿》:“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下及 唐 代,以诗赋取士,其韵一以 陆法言 《切韵》为準。”《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就是去岁宗师考取贵府二十七州县的诗赋首卷 杜先生 ?”
(2).指雅乐。《楚辞·大招》:“二八接舞,投诗赋只。” 王逸 注:“诗赋,雅乐也。古者以琴瑟歌诗赋为雅乐,《关雎》《鹿鸣》是也。言有美女十六人联接而舞,发声举足与诗雅相合,且有节度也。”  ——《漢語大詞典》
不无(不無)bù wú
犹言有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輊。” 李希凡 、 蓝翎 《关于〈红楼简论〉及其他》:“作为在富贵荣华中生长起来的 曹公子 ,在‘贫穷难耐凄凉’的生活中,对‘当年笏满床’的盛世是不无惋惜怀念的。”  ——《漢語大詞典》
神 shén《國語辭典》

神 [ shén ]

  1. 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称为「神」。如:「山神」、「天神」、「海神」。
  2. 圣贤或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也称为「神」。《后汉书·卷四十四·张禹传》:「中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
  3. 人的精气或注意力。如:「留神」、「伤神」、「聚精会神」。
  4. 姓。如汉代有神曜。
  1. 稀奇、玄妙、不平凡的。如:「神童」、「神机妙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