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词锋出硎赌快利,钝斧宁敢膺长镡。

徐贲元代〕《丙午中秋与余左司王山人高记室同过张文学宅看月

商飙吹秋天如蓝,出户圆月生东南。众星次第敛芒角,独有桂影垂毵毵。

澄光无私照应遍,不间污泽兼清潭。冰轮轧轧上银汉,玉龙左右驾两骖。

须臾当天蟾魄正,八表洞视明相涵。自怜下界苦迫塞,未得变化同书蟫。

遥思海上看更好,水气颢颢云无昙。鲛人机室仰虚炤,绡丝薄袖抽冰蚕。

孕珠老蚌跃波出,吸纳华采争谺谽。山河大地影倒入,嗟此尺璧何由含。

曾闻月乃七宝合,坳处修补须斤錾。又闻嫦娥窃灵药,直欲不死真贪婪。

如此怪事各有说,理或有之幽莫探。化桥掷杖本幻戏,兹事何故推难谙。

分明以术诳人主,不即加罪诚痴憨。今宵贵家盛开宴,奔走席上罗女男。

清弦脆筦乐正作,金尊玉斝情方酣。羁愁谁念独居者,家无隙地惟书龛。

南邻庭院未为广,较之我处殊差堪。便携浊酒扣门去,肴核琐细无烦担。

移床露坐共邀月,更呼故友来清谈。诸君豪迈总名士,长材落落皆楩楠。

词锋出硎赌快利,钝斧宁敢膺长镡。胸奇每能斡造化,语峭似可欺岩嵌。

我今结托岂偶尔,内切自喜忘其惭。当歌且用脱边幅,买酒奚问堕珥簪。

为君起舞明月下,两袖拂鬓风䰐鬖。佳节于人既不恶,畅怀痛饮心所甘。

缘知乐景不易遇,匪曰嗜好成淫耽。此月一去又一载,坐看直待鸡号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词锋赌快

词锋(詞鋒)cí fēng
(1).犀利的文笔或口才。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足下素挺词锋,兼长理窟, 匡丞相 解颐之説, 乐令君 清耳之谈,向所諮疑,谁能晓喻。” 元 柳贯 《出北城独上秋屏阁望西山烟霭中漠无所见》诗:“我疑玉女畏迎将,且惧词锋恣弹射。”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
(2).言词所向;话题。 叶圣陶 《一个朋友》:“当时我便转了词锋道:‘伊快乐么?’”  ——《漢語大詞典》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1.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2.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3.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4.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5.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6.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7.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8.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 到。如:「出席」、「出场」。
  10.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1.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1.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硎 xíng《國語辭典》

硎 [ xíng ]

  1. 磨刀石。《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聊齋志異·卷二·巧娘》:「發硎新試,其快可知。」
赌快(賭快)dǔ kuài
古代民间的一种博戏。 宋 李清照 《〈打马图〉序》:“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之类,皆鄙俚,不经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六赤打叶子》:“ 李 所举当时戏剧,又有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等。今絶不知何状。”  ——《漢語大詞典》
利 lì《國語辭典》

利 [ lì ]

  1. 好处、益处。如:「利益」、「福利」、「渔翁得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 从本金生出的子钱。如:「利息」、「利润」、「红利」、「高利贷」。
  3. 姓。如汉代有利干。
  1. 有益于。如:「利人利己」。
  1. 锋锐。如:「锐利」、「锋利」。《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 祥瑞、顺利。如:「大吉大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阳𡩋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钝 ( 鈍 ) dùn
钝 [ dùn ]
  1. 不锋利,不快,引申为不顺利:这把刀真~。成败利~。
  2. 笨,不灵活:~滞(a.迟钝呆滞;b.不锋利)。迟~。愚~。拙嘴~舌。
斧 fǔ《國語辭典》

斧 [ fǔ ]

  1. 砍物的工具。《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 古代杀人用的兵器或刑具。《文选·班彪·王命论》:「遇折足之凶,伏斧钺之诛。」《聊斋志异·卷一·青凤》:「倘宥凤也,刀锯𫓧钺,小生愿身受之。」
  1. 以斧砍物。汉·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聊斋志异·卷八·小翠》:「公怒,斧其门。」
宁 ( 寧 ) níng/nìng/zhù《國語辭典》

宁 [ zhù ]

  1. 大門與屏風之間。《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1.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2.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膺 yīng《國語辭典》

膺 [ yīng ]

  1. 胸、內心。如:「義憤填膺」。唐·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新唐書·卷一○○·封倫傳》:「然善矯飾,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2. 馬匹胸前的帶子。《詩經·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鏤膺。」漢·毛亨·傳:「膺,馬帶。」通「纓」。
  1. 接受。《文選·班固·東京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2. 承擔。如:「榮膺大任」。《書經·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镡 ( 鐔 ) xín
镡 [ xín ]
  1. 宝剑的剑鼻,剑柄和剑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亦称“剑口”、“剑环”。
  2. 古代兵器,似剑而狭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