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朅来(朅來)qiè lái
(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漢語大詞典》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漢語大詞典》
并州(並州)bīng zhōu
古州名。相传 禹 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 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带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正北曰 并州 ,其山镇曰 恒山 。” ——《漢語大詞典》
苦寒 kǔ hán
(1).严寒。 唐 杜甫 《捣衣》诗:“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八:“界外苦寒,吾为若纳一袄,可衣之以行,回日当復以归我。”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兼以 石塘 、 古北 ,本号苦寒,地既虏衝,土尤磽确。”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在苦寒的大草原上,在风雪漫天的 长城 线上,他们共同爬大山,吃冰饭团,枪冻得拉不开栓,还在进行着惨烈的战斗。”
(2).指物性寒凉。《老残游记》第三回:“原起只是一点火气,被医家用苦寒药一逼,火不得发,兼之平常肝气易动,抑鬱而成。”
(3).为严寒所苦。 晋 陆机 《苦寒行》:“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贡赋》:“ 林邑国 贡白鸚鵡,性辩慧,尤善应答,屡有苦寒之言, 太宗 愍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梅》:“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
(4).土地贫瘠;家境贫穷。《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 永乐爷 从 北平 起兵靖难,迁於 燕都 ,是为 北京 。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门人有作令 云南 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陕西 是比较苦寒的地带。”
(5).古乐府歌辞名。即《苦寒行》。《文选·江淹〈望荆山〉诗》:“一闻《苦寒》奏,更使《艳歌》伤。” 李善 注:“ 沈约 《宋书》曰:《北上苦寒行》, 魏帝 辞。”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王琦 注:“《苦寒行》,古清商曲也,因行役遇寒而作。” 唐 孟郊 《出门行》之一:“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佇立惊且悲。” ——《漢語大詞典》
(2).指物性寒凉。《老残游记》第三回:“原起只是一点火气,被医家用苦寒药一逼,火不得发,兼之平常肝气易动,抑鬱而成。”
(3).为严寒所苦。 晋 陆机 《苦寒行》:“剧哉行役人,慊慊恒苦寒。”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贡赋》:“ 林邑国 贡白鸚鵡,性辩慧,尤善应答,屡有苦寒之言, 太宗 愍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梅》:“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
(4).土地贫瘠;家境贫穷。《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 永乐爷 从 北平 起兵靖难,迁於 燕都 ,是为 北京 。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门人有作令 云南 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陕西 是比较苦寒的地带。”
(5).古乐府歌辞名。即《苦寒行》。《文选·江淹〈望荆山〉诗》:“一闻《苦寒》奏,更使《艳歌》伤。” 李善 注:“ 沈约 《宋书》曰:《北上苦寒行》, 魏帝 辞。”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王琦 注:“《苦寒行》,古清商曲也,因行役遇寒而作。” 唐 孟郊 《出门行》之一:“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佇立惊且悲。”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沙土 shā tǔ
(1).含沙多的土壤。《淮南子·墬形训》:“是故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壚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秏土人丑。”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诗:“古邑沙土裂,积阴云雪稠。”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 漳河 两岸,沙土十之八九,胶泥十仅一二。” 王统照 《号声·沉船》:“沙土铺成的海岸上面全是煤渣、草屑。”
(2).沙和土。《魏书·刁雍传》:“ 河 水激急,沙土漂流。” 宋 陆游 《自广汉归宿十里草市》诗:“饭粗杂沙土,菜瘦等草棘。”《宋史·食货志下四》:“ 淮南 盐初甚善。自 通 、 泰 、 楚 运至 真州 ,自 真州 运至 江 、 浙 、 荆湖 ,纲吏舟卒,侵盗贩鬻,从而杂以沙土。” 华山 《远航集·大戈壁之夜》:“我们不由得也争着帮忙起来,双手捧起一捧捧的碎屑,让它从手缝里漏出来,迎风扬去沙土。” ——《漢語大詞典》
(2).沙和土。《魏书·刁雍传》:“ 河 水激急,沙土漂流。” 宋 陆游 《自广汉归宿十里草市》诗:“饭粗杂沙土,菜瘦等草棘。”《宋史·食货志下四》:“ 淮南 盐初甚善。自 通 、 泰 、 楚 运至 真州 ,自 真州 运至 江 、 浙 、 荆湖 ,纲吏舟卒,侵盗贩鬻,从而杂以沙土。” 华山 《远航集·大戈壁之夜》:“我们不由得也争着帮忙起来,双手捧起一捧捧的碎屑,让它从手缝里漏出来,迎风扬去沙土。” ——《漢語大詞典》
扑面(撲面)pū miàn
迎面。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雪裁成花六出,雪压得柳三眠。” 清 龚自珍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词:“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艾青 《北方》诗:“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 ——《漢語大詞典》
心烦(心煩)xīn fán
(1).心绪烦乱。 汉 陆贾 《新语·至德》:“事众者则心烦,心烦者则刑罚纵横而无所立。” 晋 潘岳 《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懩。” 茅盾 《子夜》十六:“电扇的风也是热惹惹地叫人心烦。”
(2).厌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张生 闻语,转转心劳攘,使作得似风魔,説了依前又问当;颠来倒去,全不害心烦。”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六章:“她最心烦的就是她家的那个长工,她不嫌他能干活,一个顶两个用,只烦他食量大,一顿要花消家里一升粮。” ——《漢語大詞典》
(2).厌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张生 闻语,转转心劳攘,使作得似风魔,説了依前又问当;颠来倒去,全不害心烦。”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六章:“她最心烦的就是她家的那个长工,她不嫌他能干活,一个顶两个用,只烦他食量大,一顿要花消家里一升粮。” ——《漢語大詞典》
懑 ( 懣 ) mèn
懑 [ mèn ]
- ◎ 烦闷,生气:愤~。烦~。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