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荆山揭高厓,涂山耸横堮。
长淮出两间,中断见斧凿。
洪流受束缚,浪起石斗角。
谁能为此功,在昔大禹作。
至今遗庙存,香火乃寂寞。
我来问邑人,往事竟缅邈。
于时春正深,草木尚荒落。
登临欲开豁,睹兹反不乐。
更伤卞和泣,三献空抱璞。
──右荆山。
舟行夜达曙,路入硖石口。
平山带孤城,一塔起高阜。
问知古寿春,地经百战后。
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
彼时土产民,十无一二有。
田野满蒿莱,无复识畎亩。
去程不可稽,欲望敢迟久。
──右寿州。
秋日何凄其,严风变阳卉。
嘉节叶重干,时菊芬且蘼。
临高一眺望,俯见城郭里。
三关为襟带,双溪流弥弥。
浮云起天末,鸣鸿在中沚。
虽非吾故土,但悦山川美。
独游意尚适,况兹值多士。
珍肴出丰厨,吴萸泛芳醴。
人生虽长寿,良时亦有几。
对此不为欢,忧思何由弭。
鉴此登山悲,飘飖然已矣。
──右河口山登高。
昔闻阳台名,今上阳台路。
我因兴古怀,驱车暂停驻。
余基尚突兀,云雨自朝暮。
哀猿失故声,野色剩孤树。
当时襄王梦,曾与神女遇。
幽冥事莫测,万载谁能悟。
平原亘千里,巫山渺何处。
凄凉宋公子,深情见遗赋。
──右阳台。
客程不论远,所愁在阴晦。
恶风满川来,雨势晚逾倍。
船争急流上,寸进还尺退。
枯葭夹崩沙,路转百数汇。
飒飒孤篷外,琅琅万珠碎。
篙师左右呼,坐客默与对。
去心虽云迫,前途苦茫昧。
德星无复睹,洗耳亦何在?有怀仰高风,令人发深慨。
──右颍川。
前登盘子城,山隘势欲逼。
路回土峭绝,傍夹千仞壁。
石状如矩斫,巨细总方直。
无泉土脉死,草木尽改色。
高巅有堡障,重门闭重棘。
阴惨行人险,恶意叵易测。
信知狐鼠辈,得在此中匿。
我生好壮观,努力更攀陟。
立久日将晡,浮云渺乡国。
──右盘子城。
峰回抱深壑,下视天凿井。
昔人建重关,扼险备边警。
键钥久已绝,垣石尚森整。
峨峨尼父祠,门掩众山静。
曾闻此回辙,无复过斯境。
询知乡老言,此事古未省。
余氓数家在,破屋暮烟冷。
我行力稍疲,景物不暇领。
且为投宿来,惊风夜愁永。
──右天井关。
盘盘羊肠阪,路如羊肠曲。
盘曲不足论,峻陡苦踯躅。
上无树可援,下有石乱蹙。
一步一嗟吁,何以措手足。
途人互相顾,屡见车折轴。
少时徒耳闻,今日亲在目。
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
──右羊肠阪。
陆行渴怀抱,今渡沁河水。
奔腾走百滩,声远闻数里。
我来坐其涯,肩担欣暂弛。
不意山坞间,偶得见清泚。
连朝尘沙目,豁尔净如洗。
虽云倦行力,对此亦足喜。
南风吹青蒲,白鸥忽飞起。
──右渡沁。
一水随山根,宛转流出迥。
滩声绕县门,孤城数家静。
风土殊可怪,十人五生癭。
土屋响牛铎,壁满残日影。
行迟欲问宿,连户皆莫肯。
亭长独见留,半榻亦多幸。
呼童此晚炊,粝饭谷带颖。
野蔌不可得,敢望肉与饼。
途行乃至此,俭素当自省。
──右沁水县。
巍巍太阴山,厓壁拔崭峭。
积水嵌层墟,凛若太古造。
冻深草木坚,僵立势难挠。
高寒横障空,阳景未尝到。
邻有羲和墓,欲问莫可吊。
如何于此地,独不被临照。
至今山中乌,无性识晴昊。
聊为志其事,因之发长啸。
──右太阴山。
土谷既深入,高山复巑岏。
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
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
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
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
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
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
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右十八盘。
空山两高冢,娲皇此中葬。
焦土积层褵,势助殿阁壮。
大哉补天手,功出千古上。
至今炼余石,火气夜犹放。
轰雷常祓护,烈风日掀荡。
阴林惨可畏,怪木高数丈。
百鸟飞绕枝,欲止不敢向。
地灵气所钟,祭祷土人仰。
经过谒祠下,幸获拜神像。
──右女娲墓。
霍山古北镇,势尊出群麓。
山深异风景,春尽树未绿。
居人苦多寒,凿土为住屋。
屋顶土元厚,亦种麻与菽。
乃知此方民,犹有上古俗。
我欲拜其庙,日斜去程促。
窑烟敛暝色,牛羊半归牧。
征徒多险巇,村馆早寻宿。
──右霍山。
长淮出两间,中断见斧凿。
洪流受束缚,浪起石斗角。
谁能为此功,在昔大禹作。
至今遗庙存,香火乃寂寞。
我来问邑人,往事竟缅邈。
于时春正深,草木尚荒落。
登临欲开豁,睹兹反不乐。
更伤卞和泣,三献空抱璞。
──右荆山。
舟行夜达曙,路入硖石口。
平山带孤城,一塔起高阜。
问知古寿春,地经百战后。
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
彼时土产民,十无一二有。
田野满蒿莱,无复识畎亩。
去程不可稽,欲望敢迟久。
──右寿州。
秋日何凄其,严风变阳卉。
嘉节叶重干,时菊芬且蘼。
临高一眺望,俯见城郭里。
三关为襟带,双溪流弥弥。
浮云起天末,鸣鸿在中沚。
虽非吾故土,但悦山川美。
独游意尚适,况兹值多士。
珍肴出丰厨,吴萸泛芳醴。
人生虽长寿,良时亦有几。
对此不为欢,忧思何由弭。
鉴此登山悲,飘飖然已矣。
──右河口山登高。
昔闻阳台名,今上阳台路。
我因兴古怀,驱车暂停驻。
余基尚突兀,云雨自朝暮。
哀猿失故声,野色剩孤树。
当时襄王梦,曾与神女遇。
幽冥事莫测,万载谁能悟。
平原亘千里,巫山渺何处。
凄凉宋公子,深情见遗赋。
──右阳台。
客程不论远,所愁在阴晦。
恶风满川来,雨势晚逾倍。
船争急流上,寸进还尺退。
枯葭夹崩沙,路转百数汇。
飒飒孤篷外,琅琅万珠碎。
篙师左右呼,坐客默与对。
去心虽云迫,前途苦茫昧。
德星无复睹,洗耳亦何在?有怀仰高风,令人发深慨。
──右颍川。
前登盘子城,山隘势欲逼。
路回土峭绝,傍夹千仞壁。
石状如矩斫,巨细总方直。
无泉土脉死,草木尽改色。
高巅有堡障,重门闭重棘。
阴惨行人险,恶意叵易测。
信知狐鼠辈,得在此中匿。
我生好壮观,努力更攀陟。
立久日将晡,浮云渺乡国。
──右盘子城。
峰回抱深壑,下视天凿井。
昔人建重关,扼险备边警。
键钥久已绝,垣石尚森整。
峨峨尼父祠,门掩众山静。
曾闻此回辙,无复过斯境。
询知乡老言,此事古未省。
余氓数家在,破屋暮烟冷。
我行力稍疲,景物不暇领。
且为投宿来,惊风夜愁永。
──右天井关。
盘盘羊肠阪,路如羊肠曲。
盘曲不足论,峻陡苦踯躅。
上无树可援,下有石乱蹙。
一步一嗟吁,何以措手足。
途人互相顾,屡见车折轴。
少时徒耳闻,今日亲在目。
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
──右羊肠阪。
陆行渴怀抱,今渡沁河水。
奔腾走百滩,声远闻数里。
我来坐其涯,肩担欣暂弛。
不意山坞间,偶得见清泚。
连朝尘沙目,豁尔净如洗。
虽云倦行力,对此亦足喜。
南风吹青蒲,白鸥忽飞起。
──右渡沁。
一水随山根,宛转流出迥。
滩声绕县门,孤城数家静。
风土殊可怪,十人五生癭。
土屋响牛铎,壁满残日影。
行迟欲问宿,连户皆莫肯。
亭长独见留,半榻亦多幸。
呼童此晚炊,粝饭谷带颖。
野蔌不可得,敢望肉与饼。
途行乃至此,俭素当自省。
──右沁水县。
巍巍太阴山,厓壁拔崭峭。
积水嵌层墟,凛若太古造。
冻深草木坚,僵立势难挠。
高寒横障空,阳景未尝到。
邻有羲和墓,欲问莫可吊。
如何于此地,独不被临照。
至今山中乌,无性识晴昊。
聊为志其事,因之发长啸。
──右太阴山。
土谷既深入,高山复巑岏。
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
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
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
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
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
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
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右十八盘。
空山两高冢,娲皇此中葬。
焦土积层褵,势助殿阁壮。
大哉补天手,功出千古上。
至今炼余石,火气夜犹放。
轰雷常祓护,烈风日掀荡。
阴林惨可畏,怪木高数丈。
百鸟飞绕枝,欲止不敢向。
地灵气所钟,祭祷土人仰。
经过谒祠下,幸获拜神像。
──右女娲墓。
霍山古北镇,势尊出群麓。
山深异风景,春尽树未绿。
居人苦多寒,凿土为住屋。
屋顶土元厚,亦种麻与菽。
乃知此方民,犹有上古俗。
我欲拜其庙,日斜去程促。
窑烟敛暝色,牛羊半归牧。
征徒多险巇,村馆早寻宿。
──右霍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行路 xíng lù
(1).道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宋 谢翱 《效孟郊体》诗:“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郭沫若 《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
(2).路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 唐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清 顾炎武 《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 ——《漢語大詞典》
(2).路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 唐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清 顾炎武 《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代-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名-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 季节。如:「春日」、「冬日」。
-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名-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
-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
- 不好:~听。~看。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
- 仇怨:排~解纷。
- 诘责,质问:发~。非~。责~。
- 古同“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