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地底 dì dǐ
(1).指大地的低凹处。 汉 扬雄 《甘泉赋》:“漂 龙渊 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郊 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 浦起龙 注:“ 邠州 在 凤翔 东北,入地底,正显四面之高。” 明 何大复 《画鱼》诗:“ 禹门 天池 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
(2).地面之下。 唐 李白 《日出入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郭沫若 《炉中煤》诗:“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漢語大詞典》
(2).地面之下。 唐 李白 《日出入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郭沫若 《炉中煤》诗:“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漢語大詞典》
龙眠(龍眠)lóng mián
(1). 宋 代著名画家 李公麟 的别号。 公麟 致仕后,归老于 龙眠山 ,自号 龙眠居士 。 宋 苏轼 《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诗之一:“ 龙眠 独识慇懃处,画山阳关意外声!” 元 马臻 《题〈唐十八学士图〉》诗:“后有 龙眠 传此本,礼乐衣冠激流俗。” 明 徐渭 《观音大士赞》:“真者有两,画者亦然,一似 道子 ,一似 龙眠 ,合两为一,妙哉 俞子 之管。”
(2).指归隐林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张文和公风鸢诗》:“ 文端 则赐金归老,颐志龙眠,安虑野飆排撼乎?”
(3).山名。在 安徽 桐城 西北,与 舒城 、 六安 接界。借指 舒州 。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 元祐 中 舒州 有 李亮工 者,以文鸣荐绅间,与 苏 黄 游,两集中有与其唱和。而 李伯时 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好古博雅,多收 三代 以来鼎彝之类为《考古图》。又有 李元中 ,字画之工,追踪 钟 王 。时号 龙眠 三 李 。” 清 蒋士铨 《第二碑·赓韵》:“﹝小生﹞姓 阮 名 剑彩 字 斗墟 , 楚 中 汉阳 人也。 龙眠 右族, 江 表名家。” ——《漢語大詞典》
(2).指归隐林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张文和公风鸢诗》:“ 文端 则赐金归老,颐志龙眠,安虑野飆排撼乎?”
(3).山名。在 安徽 桐城 西北,与 舒城 、 六安 接界。借指 舒州 。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 元祐 中 舒州 有 李亮工 者,以文鸣荐绅间,与 苏 黄 游,两集中有与其唱和。而 李伯时 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好古博雅,多收 三代 以来鼎彝之类为《考古图》。又有 李元中 ,字画之工,追踪 钟 王 。时号 龙眠 三 李 。” 清 蒋士铨 《第二碑·赓韵》:“﹝小生﹞姓 阮 名 剑彩 字 斗墟 , 楚 中 汉阳 人也。 龙眠 右族, 江 表名家。” ——《漢語大詞典》
鬼 guǐ《國語辭典》
鬼 [ guǐ ]
名- 人死後的靈魂。如:「鬼魂」、「鬼怪」、「鬼使神差」、「有錢能使鬼推磨」。
- 有某種嗜好、行為或癖性不好的人。如:「酒鬼」、「賭鬼」、「小氣鬼」、「冒失鬼」。
- 詭計、噱頭。如:「搞鬼」、「搗鬼」。《紅樓夢·第五三回》:「那又是你鳳姑娘的鬼,那裡就窮到如此。」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南方朱雀七星的第二宿,有四顆星。
- 姓。如黃帝時有鬼臾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狡詐的、陰險的、不光明的。如:「鬼主意」、「鬼計多端」。
- 機靈的、靈巧的。如:「鬼靈精」。
- 惡劣的、糟糕的。如:「鬼天氣」、「這是什麼鬼地方啊?」
- 胡亂的、隨便的。如:「鬼混」、「鬼畫符」。
犹 ( 猶 ) yóu
犹 [ yóu ]
-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 〔~豫〕迟疑不决。
- 〔~疑〕迟疑。
-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泣 qì《國語辭典》
泣 [ qì ]
动- 只掉眼泪而不出声的哭,或指低声的哭。如:「泣血」、「泣不成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眼泪。如:「暗自饮泣」、「泣下如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
斗间(斗间)
唐 郭良 早行 月从山上落,河入斗间横。 ——《骈字类编》
气 ( 氣 ) qì《國語辭典》
气 [ qì ]
名- 云气。《说文解字·气部》:「气,云气也。」清·段玉裁·注:「气本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腾 ( 騰 ) téng
腾 [ téng ]
- 奔跑,跳跃:~骧。奔~。欢~。~跃。~越。
- 上升:~空。~云驾雾。升~。飞~。飞黄~达。
- 空出来,挪移:~退。~个地方。
- 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翻~。折~。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