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不见贾谊上书谈世务,汉皇欣然绛灌怒。

薛蕙明代〕《行路难 其二

我歌行路难,什百之端歌一端。丈夫委质事天子,岂谓当由左右始。

九重邃远壅蔽多,疏贱孤臣竟谁恃。君不见贾谊上书谈世务,汉皇欣然绛灌怒。

秪言旦暮即公卿,一麾却作长沙傅。又不见董生硁硁守廉直,儒者安知丞相力。

白头不得里中卧,远徙胶西骄主国。二公之事略无异,史策纷纷多此类。

馀风积习传至今,覆辙危机在平地。沛国迂儒不晓事,酷信丘轲泥文字。

往年抗疏撄逆鳞,赐玦归来十二春。岂无高足据要津,未肯低眉干贵人。

贵人方寸九折坂,况我三轮行不远。帝阍无路欲何之,五岳寻仙未应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见上书世务汉皇欣然绛灌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贾 ( 賈 ) gǔ/jiǎ
贾 [ gǔ ]
  1. 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
  2. 卖:余勇可~(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贾 [ jiǎ ]
  1. 姓。
谊 ( 誼 ) yì
谊 [ yì ]
     ◎ 交情:友~。交~。情~。
上书(上書)shàng shū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諫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 絳侯 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清室。”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清 龚自珍 《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雨花》1981年第6期:“一九七五年四月, 贺捷生 上书 毛主席 ,要求寻找 贺龙 同志遗骸,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 春香 ,请小姐上书。”《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 代儒 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孙少爷 你背完书,就回屋睡觉去。老爷子再要上书,就说 陈奶妈 催你歇着呢!”  ——《漢語大詞典》
谈 ( 談 ) tán
谈 [ tán ]
  1. 说,对话:~天。~心。~论。~话。~判。~吐。恳~。洽~。漫~。~笑风生。
  2. 言论,听说的话:笑~。无稽之~。传为美~。
  3. 姓。
世务(世務)shì wù
(1).谋身治世之事。《孔丛子·独治》:“今先生淡泊世务,脩无用之业。”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 孟軻 守旧术,不知世务,故困於 梁 、 宋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是将婴我以世务也。”《红楼梦》第四八回:“天天又説我不知世务。”
(2).佛道、隐士谓尘世间的事务。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自非絶弃世务,则曷缘修习玄静哉?”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序:“ 谢遗尘 者,有道之士也。尝隐於 四明 之 南雷 ,一旦访余来,语不及世务。”《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一住过了三四日,早晚説些经典或世务话,和尚都晓得。”
(3).世情;时势。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这分明是个半送半卖之法,怎奈这些新进小子不达世务,一些礼物也不来餽送。” 郁达夫 《迟桂花》:“但因这许多年数的不看报,不识世务,不亲笔砚的缘故,终于下了好几次决心,而仍不敢把这心愿来实现。”  ——《漢語大詞典》
汉皇(漢皇)hàn huáng
(1). 汉 朝皇帝。《晋书·皇甫谧传》:“ 医和 显术於 秦 晋 , 仓公 发祕於 汉 皇。”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汉 皇万乘尊。”
(2).借指 唐 朝皇帝。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漢語大詞典》
欣然
高高兴兴的样子  ——《整理自网络》
绛灌(絳灌)jiàng guàn
汉 绛侯 周勃 与 颍阴侯 灌婴 的并称。均佐 汉高祖 定天下,建功封侯。二人起自布衣,鄙朴无文,曾谗嫉 陈平 、 贾谊 等。《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每观书传,常鄙 随 ( 随何 ) 陆 ( 陆贾 )无武, 絳 灌 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人所耻也。”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 椒 兰 争妬忌, 絳 灌 共谗諂。” 清 顾嗣立 《贾傅故宅》诗:“ 絳 灌 不知才子贵,漫轻年少 洛阳 人。”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 汗漫 学屠龙, 絳 灌 学屠狗;屠狗位通侯,屠龙不糊口。”  ——《漢語大詞典》
怒 nù《國語辭典》

怒 [ nù ]

  1. 氣憤、生氣。如:「怒嗔」、「憤怒」、「惱怒」。《淮南子·天文》:「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 譴責。《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禮記·內則》:「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後怒之。」漢·鄭玄·注:「怒,譴責也。」
  1. 憤怒的情緒。如:「惱羞成怒」。《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
  1. 氣憤的、憤怒的。如:「怒氣衝天」、「怒火攻心」。
  2. 強健、雄勁。《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賈彪傳》:「賈氏三虎,偉節最怒。」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五·寺塔記》:「吳道子白晝地獄變,筆力勁怒。」
  3. 聲勢浩大、勁急。如:「怒濤」、「怒潮洶湧」。
  1. 旺盛。如:「心花怒放」。《莊子·外物》:「草木怒生。」
  2. 奮發。《莊子·逍遙遊》:「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唐·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