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诸将竟邀功,岁岁出临戎。

薛蕙明代〕《从军行

少小慕功名,击剑复谈兵。
误信封侯事,甘作从军行。
一朝备行伍,几处罹辛苦。
西南通远夷,东北攘骄虏。
武帝雄材略,土宇新开拓。
衔命驰严马,登坛延卫霍。
诸将竟邀功,岁岁出临戎。
勒兵盈塞外,发卒遍关东。
骚屑干戈动,萧条田野空。
庙谋贪战伐,边隙开胡粤。
军兴急星火,兵连淹岁月。
戈船下厉水,策马逾葱雪。
山川行未半,容鬓惊凋换。
寒冰手指堕,炎风肌肉烂。
思乡已泪尽,望远堪肠断。
怫郁鱼泣津,凌兢猿眩岸。
悠悠历绝国,险道何倾侧。
虎穴讵可入,鬼方宁易克。
间使闭昆明,单兵陷疏勒。
全军有天幸,从吏无人色。
天时变杀机,壮士奋兵威。
飞矢风鸣镝,推兵血溅衣。
长驱五王国,大破九重围。
万里悬旌出,三军奏凯归。
边垂日无事,鸟尽良弓弃。
行直贵臣憎,功高同列忌。
赏格多排沮,谤书仍负累。
白头还士伍,赭衣从吏议。
输力奉明君,忠邪不见分。
丹心徒贯日,剑气枉凌云。
人事竟莫测,天命谅难闻。
可怜麟阁上,不画李将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邀功出临

诸 ( 諸 ) zhū
诸 [ zhū ]
  1. 众,许多:~位。~君。~侯。
  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3. 犹“”:“能事~乎?”。
  4. 犹“”:“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6. 姓。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竟 jìng《國語辭典》

竟 [ jìng ]

  1. 乐曲演奏完毕。《说文解字·音部》:「竟,乐曲尽为竟。」
  2. 完成、终了、完毕。如:「未竟之业」。《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诗三首之三:「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3. 穷究、追究。如:「穷原竟委」。《汉书·卷六八·霍光传》:「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颜师古·注:「竟,穷竟其事也。」
  1.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 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一○首之三:「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红楼梦·第六二回》:「原来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2. 到底、终于。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询〈赠织锦人〉诗:「札札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竟何如!」
  3. 直接。《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
邀功 yāo gōng
求取功劳;把别人的功劳抢过来当作自己的。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伎俩之人,以邀功为度,故能识进趣之功,而不通道德之化。”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虽严赐约束,不许邀功。然人臣事君之常情,不从其令而从其意。”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这一切事情,这威胁着我 梁建 的种种危险,跟 老阎 那邀功思想无关吗?”  ——《漢語大詞典》
岁 ( 歲 ) suì
岁 [ suì ]
  1. 年:~首。~暮。~夕(即“除夕”)。~除(年终)。~阑(一年将尽的时候)。
  2. 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3. 年龄:年~。周~。
  4. 星名:~星(即“木星”。)
  5. 指时间,光阴:~月(泛指时间)。
出临(出臨)chū lín
吊唁。《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广意 言待詔 五莋宫 ,宫中讙言帝崩,诸将军共立太子为帝,年八九岁,葬时不出临。”《南齐书·良政传·傅琰》:“五年,卒。 琰 丧西还,有詔出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旧指朝廷官员出任外职。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入管机密,朝政以治;出临 朔 岱 ,庶绩咸熙。” 宋 陆游 《贺谢提举启》:“迨法宫之决事,付便郡以优贤,曾未逾年,已闻报政,入膺三接之宠,出临千里之畿。” 辽 刘诜 《耶律宗允墓志铭》:“时王公将相出临外任者,皆詔赴天闕,预观縟仪。”  ——《漢語大詞典》
戎 róng《國語辭典》

戎 [ róng ]

  1. 兵器。《礼记·月令》:「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汉·郑玄·注:「五戎谓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2. 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唐·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其大小之戎,号令之用,则听于节度使焉。」
  3. 兵士。《易经·同人卦·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国语·吴语》:「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4. 军旅。如:「投笔从戎」。唐·皮日休〈白门表〉:「监戎者以闻。上赫然大怒,命大将职正其罪。」
  5. 战争。《书经·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新唐书·卷一二二·魏元忠传》:「是知大将临戎,以智为本。」
  6. 泛指西方的少数民族。《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7. 姓。如汉代有戎赐。
  1. 大。《诗经·周颂·烈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汉·毛亨·传:「戎,大。」
  1. 你、汝。《诗经·大雅·民劳》:「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汉·郑玄·笺:「戎,犹女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