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壮志(壯志)zhuàng zhì
豪壮的志愿、襟怀;伟大的志向。《后汉书·党锢传·张俭传论》:“而 张俭 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北史·王罴王思政尉迟迥王轨传论》:“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於百世矣。” 唐 骆宾王 《边城落日》诗:“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 明 李东阳 《吕梁洪二十韵》:“高歌逆天风,壮志方慷慨。” 毛泽东 《到韶山》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名- 地支的第八位。
-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 姓。如汉代有未央。
-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酬 chóu《國語辭典》
酬 [ chóu ]
動- 勸酒、敬酒。《玉篇·酉部》:「酬,勸也。」《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盃。」
- 贈與。《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命童子取銀一錠,以酬潤筆之資。」
- 報答。如:「酬謝」。《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
- 應對、唱和。《晉書·卷六二·劉琨傳》:「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和。」《元史·卷一七○·張昉傳》:「左酬右答,咸得其當。」
- 實現、償願。如:「壯志未酬」。宋·陸游〈倚樓〉詩:「未酬馬上功名願,已是人間老大身。」
人欲 rén yù
人的俗望嗜好。《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孔颖达 疏:“灭其天生清静之性而穷极人所贪嗜慾也。” 汉 王粲 《杂诗》:“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水浒传》第五四回:“休被人欲所缚,误大事。” ——《漢語大詞典》
老 lǎo《國語辭典》
老 [ lǎo ]
名- 年長的人。如:「扶老攜幼」、「敬老尊賢」。
- 對長輩的尊稱。如:「劉老」、「于老」。
- 老子及其哲學的簡稱。如:「老莊」、「佛老」。《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姓。如宋代有老佐、老麻。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敬。《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退休。《左傳·隱公三年》:「桓公立,(石碏)乃老。」晉·杜預·注:「老,致仕也。」《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諸子傳》:「勗髭鬢頓白,因上表請老。」
-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詩:「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 陳舊、過時。如:「老米」、「老式」、「老套」。
- 年久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
- 原來的。如:「老地方」、「老規矩 」、「老話題」。
-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暱。如:「老師」、「老闆」、「老李」、「老王」。
- 總是、常常。如:「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 很、極。如:「老遠」、「老早」。
-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老么」。
-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寒林 hán lín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漢語大詞典》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漢語大詞典》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雾 ( 霧 ) wù
雾 [ wù ]
- 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气。~霭。迷~。云~。~淞(通称“树挂”)。
- 像雾的东西:烟~。~剂。喷~器。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茫然 máng rán
亦作“ 芒然 ”。
(1).广阔无边的样子。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三:“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 唐 雍陶 《送宜春裴明府之任》诗:“南行春已满,路半水茫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模糊不清的样子;无所知的样子。《庄子·盗跖》:“目芒然无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初读《庄子》‘螝二首……’茫然不识此字何音。”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诗:“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明 宗伦 《旅怀》诗:“ 东吴 隔千里,归计尚茫然。” 杨朔 《印度情思》:“他不是茫然前进,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
(3).犹惘然。失意的样子。《庄子·说剑》:“﹝ 赵文王 ﹞芒然自失。”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 丘长孺 书来,云翁有老态,令人茫然。”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他若有所失的懒散的坐在河岸的石上,双眼茫然的望着远处。”
(4).急遽貌。茫,通“ 忙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 刘 茫然改容,呐呐歛手而退。” ——《漢語大詞典》
(1).广阔无边的样子。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三:“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 唐 雍陶 《送宜春裴明府之任》诗:“南行春已满,路半水茫然。”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模糊不清的样子;无所知的样子。《庄子·盗跖》:“目芒然无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初读《庄子》‘螝二首……’茫然不识此字何音。” 唐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诗:“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明 宗伦 《旅怀》诗:“ 东吴 隔千里,归计尚茫然。” 杨朔 《印度情思》:“他不是茫然前进,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
(3).犹惘然。失意的样子。《庄子·说剑》:“﹝ 赵文王 ﹞芒然自失。”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明 李贽 《与梅衡湘书》:“ 丘长孺 书来,云翁有老态,令人茫然。”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他若有所失的懒散的坐在河岸的石上,双眼茫然的望着远处。”
(4).急遽貌。茫,通“ 忙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 刘 茫然改容,呐呐歛手而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