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君不见画中绝是琴中趣,万壑秋风满松树。

虞堪明代〕《自画万壑松风图歌赠天台朱秉中梅花巢一作轓

天台万八千丈山,桃花久不留人间。上当牛斗开天关,仙人几度招我穷幽攀。

琼台玉阙迥寂寞,石桥且滑空潺湲。曾识高人姓朱者,读书缚屋莲峰下。

一从画得龙马神龟文,走献天子登天阍。天子莫可官,归来老田野。

最喜两儿郎,绿发更萧洒。大者赋远游,不肯卑微休。

仲也谁与俦,爱我画沧洲。聊将水墨趣,写此空岩秋。

雁荡云连赤城暮,潇湘雨里苍梧愁。我爱仲也琴,倾耳大赏音。

南风散五弦,为我开烦襟。栖乌夜啼秋月堕,黄鹂晓啭春花深。

君不见画中绝是琴中趣,万壑秋风满松树。应有梅花可结巢,随意青山看云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见中绝琴中万壑秋风松树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1.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3.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4. 称谓:➊ ​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5. 姓。如明代有君助。
  1.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不见(不見)bú jiàn
(1).看不到。《易·艮》:“行其庭,不见其人。” 唐 韩愈 《琴操·拘幽操》诗:“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 茅盾 《色盲》:“ 李蕙芳 赶快拾起一片碎瓦,正想掷过去,那虾蟆一跳,便不见了。”
(2).谓不易看到。《左传·成公十六年》:“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张舜徽 注:“谓防止怨恨不仅在明显之仇恨,尚须图谋不易见之细微怨恨。”
(3).不看,不读。《梁书·任昉传》:“ 昉 坟籍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
(4).用在“闻”“看”“找”等动词之后,表示行动没有结果。 清 李渔 《奈何天·惊丑》:“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不消虑他。” 柯岩 《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  ——《漢語大詞典》
画 ( 畫 ) huà
画 [ huà ]
  1.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2.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➊成卷轴形的画;➋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3.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4.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5.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6. 同“划”。
中绝(中絶)zhōng jué
(1).隔断。《战国策·赵策一》:“ 秦 蚕食 韩氏 之地,中絶不令相通。”
(2).中断;绝灭。 汉 刘向 《九叹·思古》:“閔先嗣之中絶兮,心惶惑而自悲。” 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一惑 登徒 言,恩情遂中絶。”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士大夫岂尽不古若哉?廉耻岂中絶於士大夫之心哉?”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二章:“北方除 凉 土外, 黄河 流域佛事殊寂然,译经之举,当已中绝。”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琴中
晋书陶潜傅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鸣庾信鹤赞松上长 琴中永别  ——《骈字类编》
趣 qù/cù《國語辭典》

趣 [ qù ]

  1. 兴味。如:「趣味」、「雅趣」、「有趣」、「相映成趣」。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三:「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2. 行动或意志的倾向。如:「志趣」。
  3. 旨意、意味。如:「旨趣」。《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 有兴味的。如:「趣事」、「趣闻」。
  1. 行动归向。《列子·力命》:「农赴时,商趣利。」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通「趋」。

趣 [ cù ]

  1. 催促。《礼记·月令》:「趣民收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通「促」。
  1. 立刻、赶快。《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万壑(万壑)
唐 李白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唐 武元衡 秋晚途次坊州界寄崔玉员外 欲识分麾重,孤城万壑西。
唐 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 落花芳草无寻处,万壑千峰独闭门。  ——《骈字类编》
秋风(秋風)qiū fēng
(1).秋季的风。 汉武帝 《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 杜甫 《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秋风嫋嫋动高旌,玉帐分弓射虏营。”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每初僉及年终,置酒邀会,每家银三五分,则曰打网,曰秋风。”《儒林外史》第三回:“会试举人,变作秋风之客。”参见“ 打秋风 ”。
(3).蟋蟀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蟋蟀》:“《清异録》: 汉 龙驤子 名 卭 ,讳之,呼蛩曰秋风。”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松树 sōng shù
松属(Pinus)的植物  ——《整理自网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