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曲山香莫轻舞,临轩方欲赏长春。

张淮明代〕《牡丹百咏 其二十五

司花未省是何神,不合教渠尽领真。方半吐时偏惬意,到全开日便愁人。

红云冷惨枝间露,绿雾香流叶底尘。一曲山香莫轻舞,临轩方欲赏长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曲山香临轩长春

一曲 yī qǔ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沈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漢語大詞典》
山香 shān xiāng
(1).山间花木等散发的香气。 唐 许浑 《贻终南山隐者》诗:“潭冷薜萝晚,山香松桂秋。” 元 范梈 《寄武夷杜徵君》诗:“旆影岩前见,山香石上闻。” 明 袁宏道 《宿村中》诗:“稻熟家家酿,山香处处诗。”
(2).古代曲名。即《舞山香》。 唐 南卓 《羯鼓录》:“﹝ 汝阳王 璡 ﹞常戴砑绢帽打曲,上自摘红槿花一朶,置於帽上笪处。二物皆极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堕落。上大喜,笑赐 璡 金器一厨,因夸曰真 花奴 。” 元 朱德润 《落花》诗:“却忆当时砑光帽,《山香》一曲泪沾巾。” 清 汪琬 《南池即子美题诗处》诗:“ 董奴 才了《山香》曲, 玉奴 又拨檀槽续。”  ——《漢語大詞典》
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1.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3.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1.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1.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2.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1.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1.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2.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3.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4.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5.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6.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1.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1.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2.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4.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5.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临轩(臨軒)lín xuān
(1).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让 诉寃於帝,詔 膺 入殿,御亲临轩,詰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 唐 王维 《少年行》之四:“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 明光宫 。”《清史稿·礼志九》:“ 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一曰授敕印,经略大将军出师,皇帝临轩颁给。”
(2).在窗前。轩,窗槛。 唐 元稹 《莺莺传》:“ 张生 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赏 ( 賞 ) shǎng
赏 [ shǎng ]
  1. 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金。~赐。奖~。~罚分明。
  2. 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阅。~析。~花。~月。欣~。鉴~。~心悦目。
  3.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给予重视:~识。赞~。
  4. 敬辞:~脸。~光。
  5. 姓。
  6. 同“尚”,尊重。
长春(長春)cháng chūn
(1). 三国 魏 宫门名。《文选·左思〈魏都赋〉》:“西闢 延秋 ,东启 长春 。” 张载 注:“端门之外,东有 长春门 ,西有 延秋门 。”
(2). 唐 行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境内。始建于 北周 ,废于 五代 。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云断 岳莲 临大路,天晴宫柳暗 长春 。” 仇兆鳌 注:“《唐书》: 同州 朝邑县 有 长春宫 。《寰宇记》: 周 宇文护 所筑。《旧书》: 高祖 起义,大军济 河 ,舍於 长春宫 。”
(3).仙酒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
(4).指君王的生日。 明 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五:“命协贞符,万载仰长春之庆。”
(5).见“ 长春子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