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满耳秋声人不到,弹琴长啸月来时。

德祥元代〕《题王黄鹤墨竹

辋川竹里旧题诗,画里如今似见之。满耳秋声人不到,弹琴长啸月来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秋声不到弹琴长啸月来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1.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 姓。
耳 ěr《國語辭典》

耳 [ ěr ]

  1. 人及动物的听觉器官与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 凡器物两旁附有以便于提携的把手均称为「耳」。《易经·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
  3. 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4. 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闻、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大夫,晋重列也。今无功而受,非晋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景王皇后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
  1. 位于句末,表决定的意思。相当于「矣」、「了」。《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
  2. 位于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当于「而已」、「罢了」。《论语·阳货》:「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秋声(秋聲)qiū shēng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到 bú dào
(1).不到达。《诗·大雅·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早则三更,迟则五更必到;倘然不到,便等到明日也不为迟。” 毛泽东 《菩萨蛮·六盘山》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 长城 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2).不料。 宋 赵以夫 《解语花》词:“倒银河,秋夜双星,不到佳期误。” 宋 王沂孙 《锁窗寒·春思》词:“试凭他、流水寄情,遡红不到春更远。”
(3).不至于;不见得。 宋 赵以夫 《贺新郎》词:“追忆 兰亭 当日事,儘凄凉也胜 卢仝 屋。应不到,羡 金谷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八出:“看奴家要几钱,不到不得。”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盘夫》:“不妨,我自有道理,不到他不从。”
(4).不周到。《水浒传》第四五回:“我是个粗卤汉子,礼数不到,和尚休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婆子与 汪锡 两个慇慇懃懃,代替伏侍,要茶就茶,要水就水,惟恐一些不到处。”《红楼梦》第四七回:“他们两个就有些不到的去处,有 鸳鸯 那孩子还心细些,我的事情,他还想着一点子。”  ——《漢語大詞典》
弹琴(弹琴)
吕氏春秋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庾信周大将军闻喜公柳遐墓志王仲宣有读书之楼诸葛亮有弹琴之宅吴融棠梨花诗密映弹琴宅深藏卖酒家
白居易诗幸有弹琴女时时听一声  ——《分类字锦》
长啸(長嘯)cháng xiào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漢語大詞典》
月来
唐 齐己 潇湘二十韵 月来分夜底,云度见秋痕。  ——《骈字类编》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