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高馆凉风送别过,膏车秣马谩蹉跎。

周玄明代〕《骠骑席上饯别典监鲍公归长沙

高馆凉风送别过,膏车秣马谩蹉跎。
玉壶暂醉将军酒,宝剑新弹侠客歌。
楚水夕阳行处远,官桥春树梦中多。
王门到日能相忆,千里愁心竟若何。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高馆凉风送别膏车秣马蹉跎

高馆(高館)gāo guǎn
高大的馆舍。《晋书·华谭传》:“虚高馆以俟贤,设重爵以待士。”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 宋 王安石 《饮裴侯家》诗:“扫除高馆邀我入,自出糶麦怜民穷。”  ——《漢語大詞典》
凉风(涼風)liáng fēng
亦作“凉风”。
(1).秋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晋 陆机 《拟明月何皎皎》诗:“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唐 李白 《秋思》诗:“芜然蕙草暮,颯尔凉风吹。”
(2).凉爽的风。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是时日在西隅,凉风拂衽。”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 羲皇 上人。” 清 龚自珍 《论私》:“夏有凉风,冬有燠日,天有私也。” 茅盾 《子夜》一:“五月夜的凉风吹在车窗上,猎猎地响。”
(3).西南风。《淮南子·墬形训》:“西南曰凉风。”《国语·周语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为瓦为凉风。”
(4).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在 昆仑山 上。《淮南子·墬形训》:“ 县圃 、 凉风 、 樊桐 ,在 崑崙 閶闔 之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丘,或上倍之,是谓 凉风之山 ,登之而不死。”  ——《漢語大詞典》
送别 sòng bié
送行;告别。 唐 祖咏 《别怨》诗:“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碧野 《芦沟桥情思》:“据说 芦沟桥 和 西安 的 灞桥 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  ——《漢語大詞典》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过 [ guo ]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过 [ guō ]
  1. 姓。
膏车秣马(膏車秣馬)gào chē mò mǎ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 盘 兮,终吾生以徜徉。” 明 屠隆 《綵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清 新广东武生 《黄萧养回头》:“﹝ 刘三白 ﹞与某膏车秣马,后队兴兵呀。”  ——《漢語大詞典》
谩 ( 謾 ) mán
谩 [ mán ]
     ◎ 欺骗,欺诳,蒙蔽:~欺。~语。~诞。~天~地。
蹉跎 cuō tuó
(1).失足。《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洪兴祖 补注:“蹉跎,失足。”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
(2).失时。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种胡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
(3).衰退。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 唐 薛逢 《追昔行》:“嘆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
(4).失意;虚度光阴。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养鸡牧豕东城隅。” 清 周准 《塞下曲》:“持筹絶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5).参差不齐貌。 汉 蔡邕 《协和婚赋》:“既臻门屏,结轨下车,阿傅御竖,雁行蹉跎,丽女盛饰,曄如春华。”
(6).阻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他要辞官被我爹蹉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