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放鹤处,吟思绕天涯。
周巽〔元代〕《以和靖处士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为韵赋诗十四首 其四》
长忆携壶去,西湖处士家。冻云低老树,残雪落疏花。
深谷溪流远,空林石径斜。亭前放鹤处,吟思绕天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亭前
萨都拉诗金缕款歌来枕上银瓶索酒到亭前 ——《韵府拾遗 先韵》
放鹤(放鹤)
世说支公好鹤住剡东𡵙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卢纶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诗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
苏轼放鹤亭记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莫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又范成大放鹤亭诗放鹤道人今不见故应人与鹤俱飞题下自注支道林故事 ——《分类字锦》
苏轼放鹤亭记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莫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又范成大放鹤亭诗放鹤道人今不见故应人与鹤俱飞题下自注支道林故事 ——《分类字锦》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 居住:穴居野~。
-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 决定,决断:~理。
-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 止,隐退:~暑。
- 地方:~~。~所。
- 点,部分:长(cháng )~。好~。
-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动-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思 sī/sāi《國語辭典》
思 [ sī ]
动- 考虑。如:「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想念、怀念。如:「思亲」、「思家」。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悲悼。《文选·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
- 心绪、心情。如:「情思」、「愁思」。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 想法、意念。如:「心思」、「文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
- 姓。如明代有思志道。
- 用于句首,无义。《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 用于句中,无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思 [ sāi ]
形- 䯱思:胡须多的样子。《集韵·平声·咍韵》:「䰄,䯱䰄,多须貌。或作思。」
思 [ sì ]
名- 之读音。
绕 ( 繞 ) rào
绕 [ rào ]
- 缠:~线。缠~。
- 纠缠,弄迷糊:~嘴。~口令。
- 走弯曲迂回的路:~远。~道。~越。
- 围着转:~场一周。围~。环~。
天涯 tiān yá
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餘里,各在天一涯”。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维桑与梓,翻若天涯。”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冰心 《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