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双环(雙環)shuāng huán
(1).一对玉环。 晋 韩宣子 有一玉环,得知另一环在 郑 ,欲求购。环为 郑国 商人所有。 郑 子产 曰:若予环, 郑 必有“强夺商人”之嫌; 晋 得环,亦必“失诸侯”。 韩宣子 终于不再求购。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用为典实。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神遥遥以独归兮,畏双环之在侧。” 南朝 梁 徐陵 《与李那书》:“但 丰城 两剑,尚不俱来; 韩子 双环,必希皆见。” 清 陈维嵩 《〈储雪持文集〉序》:“跃 张华 之两剑,价侔结緑;献 韩起 之双环, 仪 廙 亢 丁 。”
(2).指女子的一对耳环。 唐 元稹 《襄阳为卢窦纪事》诗:“依稀似觉双环动,潜被 萧郎 卸玉釵。” ——《漢語大詞典》
(2).指女子的一对耳环。 唐 元稹 《襄阳为卢窦纪事》诗:“依稀似觉双环动,潜被 萧郎 卸玉釵。” ——《漢語大詞典》
杂佩(雜珮)zá pèi
亦作“ 杂珮 ”。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漢語大詞典》
(1).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毛 传:“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王夫之 《〈诗经〉稗疏·郑风》:“下垂者为垂佩,中缀者为杂佩。杂之为言閒于其中也。则杂佩者专指琚瑀而言。”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珮赠,良讯代兼金。” 唐 严维 《奉试水精环》诗:“未肯齐珉价,寧同杂佩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玉玲瓏, 宋 宣和 花纲石也……叩之声如杂佩。”
(2).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詹鍈 义证引 张严 《论诠》:“惟奇句力弱,偶句气王,偏於偶者板滞,偏於奇者缓散。奇偶互用,可以成雄奇变化之文。故曰‘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漢語大詞典》
摇 ( 搖 ) yáo
摇 [ yáo ]
-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
- 往上升:风举云~。
丁东(丁東)dīng dōng
(1).象声词。 唐 温庭筠 《织锦词》:“丁东细漏侵琼瑟,影转高梧月初出。”《老残游记》第十回:“铃声已止,箜篌丁东断续,与角声相和,如狂风吹沙,屋瓦欲震。” 郭沫若 《丁东草》:“我思慕着丁东--可是并不是那环佩的丁东,铁马的丁东,而是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里的那种丁东。”
(2).瘪塌貌。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嘲齆鼻》:“虽是五官毕具,可怜鼻不通风。印堂底下瘪丁东,五味馨香难哄。” ——《漢語大詞典》
(2).瘪塌貌。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嘲齆鼻》:“虽是五官毕具,可怜鼻不通风。印堂底下瘪丁东,五味馨香难哄。” ——《漢語大詞典》
少年 shào nián
不几年。《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斛万钱,渐以仁恩,少年间,米至数十云。” 李贤 注:“少年,未多年也。”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1).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韩非子·内储说上》:“ 郑 少年相率为盗,处於 雚泽 。”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不见旧耆老,但覩新少年。”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两人都是出羣才学,英鋭少年。”
(2).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市团委……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艾青诗选〉自序二》:“从少年时代起,我从美术中寻求安慰。”
(3).年轻,年轻时。 汉 刘向 《列女传·陈寡孝妇》:“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 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説愁。” 柳杞 《好年胜景》:“那 吴松明 老人是全社有名的活跃人物,他少年穷困,学过唱大鼓书。” ——《漢語大詞典》
通籍 tōng jí
亦作“ 通藉 ”。
(1).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 房 ( 京房 )荐上弟子 姚平 、 任良 ,‘愿以为刺史,臣得通藉殿中为奏事,以防拥隔。’”《周书·乐运传》:“ 高祖 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於时者,令巨细奏闻。”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 孝钦 晚年有二女友,一为枢臣 荣禄 之妻,一为礼尚 怀塔布 之母,得通籍入禁中,侍谈宴,宫中呼之为福禄寿三星。”
(2).指初作官。意谓朝中已有了名籍。 唐 杜甫 《夜雨》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明史·袁洪愈传》:“ 洪愈 通籍四十餘年,所居不增一椽,出入徒步。”《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兄弟从通籍到如今,不瞒老哥讲,顶戴换过多次,一顶帽子,却足足戴了三十多年。” ——《漢語大詞典》
(1).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县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 房 ( 京房 )荐上弟子 姚平 、 任良 ,‘愿以为刺史,臣得通藉殿中为奏事,以防拥隔。’”《周书·乐运传》:“ 高祖 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於时者,令巨细奏闻。”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 孝钦 晚年有二女友,一为枢臣 荣禄 之妻,一为礼尚 怀塔布 之母,得通籍入禁中,侍谈宴,宫中呼之为福禄寿三星。”
(2).指初作官。意谓朝中已有了名籍。 唐 杜甫 《夜雨》诗:“通籍恨多病,为郎忝薄游。”《明史·袁洪愈传》:“ 洪愈 通籍四十餘年,所居不增一椽,出入徒步。”《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兄弟从通籍到如今,不瞒老哥讲,顶戴换过多次,一顶帽子,却足足戴了三十多年。” ——《漢語大詞典》
明光宫 míng guāng gōng
(1). 汉 宫名。《三辅黄图·甘泉宫》:“ 武帝 求仙起 明光宫 ,发 燕 赵 美女二千人充之。”《汉书·元后传》:“ 成都侯 商 尝病,欲避暑,从上借 明光宫 。”
(2).泛指宫殿。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参见“ 明光 ”。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宫殿。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参见“ 明光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