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飘忽逆旅客,何假亦何真。

魏学洢明代〕《拟古仍古韵 其四

箜篌且莫弹,箫鼓且莫陈。我有知心言,悽然伤尔神。

飘忽逆旅客,何假亦何真。命俭意偏奢,戚戚不得申。

朝为园中华,暮为陌上尘。斗酒非不足,安用争要津。

请歌行路难,匍匐良苦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飘忽逆旅亦何

飘忽(飄忽)piāo hū
(1).迅疾貌;轻快貌。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飘忽淜滂,激颺熛怒。”《文选·傅毅〈舞赋〉》:“蜲蛇姌嫋,云转飘曶。” 李善 注:“曶,与‘忽’同。” 刘良 注:“飘忽,轻疾貌也。” 宋 李纲 《论福建海寇札子》:“以水夫驾舟,以官军施放弩弓火药,虽贼櫂飘忽,可以追逐掩击。”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
(2).指光阴迅速消逝或时间短暂。《文选·陆机〈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 李善 注引《思玄赋》:“辰倏忽其不再。” 宋 王安石 《忆鄞县东吴太白山水》诗:“三年飘忽如梦寐,万事感激徒悲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伯乃送仲出,飘忽间已抵家门。”
(3).指变化莫测。 宋 范成大 《王希武通判挽词》之二:“遽为重壤去,凄断十年邻。物理真飘忽,家声正隐轔。”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赵 府的全眷都很焦急,打着呵欠,或恨 阿Q 太飘忽,或怨 邹七嫂 不上紧。”
(4).指踪迹不定,行动不可捉摸。《明史·花茂传》:“ 东莞 、 笋冈 诸县逋逃蜑户,附居海岛……飘忽不常,难於讯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 阮光平 父子﹞乃招濒海亡命……令劫内洋商舶以济兵餉,夏至秋归,踪跡飘忽,大为患 粤 地。”
(5).指生活动荡飘泊。 唐 庾抱 《别蔡参军》诗:“人世多飘忽,沟水易西东。” 金 元好问 《老树》诗:“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6).飘扬。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海天行》:“ 述祖 及众役叩首门外,惟闻乐音繚绕,香气氤氲,飘忽不断而已。”
(7).隐约不清。 清 沈星炜 《洞仙歌》词:“盈盈照水,又一花初发,澹著春痕半飘忽。” 冰心 《到青龙桥去》:“乱山中的城头上,暗淡飘忽的日光下,迎风独立。”  ——《漢語大詞典》
逆旅 nì lǚ
(1).客舍;旅馆。《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于逆旅。” 杜预 注:“逆旅,客舍也。”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诗:“逆旅乡梦频,春风客心醉。” 郁达夫 《东梓关》:“一时重复身入了舟车逆旅的中间,反觉得是回到了熟习的故乡来的样子。”
(2).旅居。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晋 陶潜 《自祭文》:“ 陶子 将辞逆旅之馆,永归於本宅。” 宋 叶适 《剡溪舟中》诗:“自伤憔悴少筋骨,半生逆旅长太息。” 明 何景明 《宗哲初至夜集》诗:“聚散古今同逆旅,莫看风景倍悽然。”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九:“人生寄一世,奄忽如逆旅。”
(3).叛逆的军队。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二》:“又与少保 于谦 、 王文 等图为不轨,纠合逆旅,迎立外藩。”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1.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3.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4.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5.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6.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7.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8. 姓。如汉代有客孙。
  1.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2.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1.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2.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假 jiǎ/jià《國語辭典》

假 [ jiǎ ]

  1. 不真的、虚伪的、人造的。与「真」相对。如:「假发」、「假话」、「假面具」、「虚情假意」。《红楼梦·第一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 代理的。《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以超为假司马。」
  1. 借。如:「假手于人」、「狐假虎威」。《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2. 依傍。《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3. 待。《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1. 如果。如:「假若」、「假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假 [ jià ]

  1. 工作期间依规定或经申请获准的休息时间。如:「放假」、「暑假」、「春假」、「请假」、「销假」、「病假」。
亦何 yì hé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漢語大詞典》
真 zhēn《國語辭典》

真 [ zhēn ]

  1. 纯正的、不虚假的。如:「真面目」、「真心诚意」。《庄子·田子方》:「其为人也真 。」
  1. 的确、实在。如:「真好」、「真棒」。《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唯北狄为不 然,真中国之坚敌也。」
  1. 道家称得道成仙的人。如:「太乙真人」、「真人不露相」。《红楼梦·第二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2. 自然、本性。如:「天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3. 肖像、画像。如:「写真」、「留真」。
  4. 实授的官职。《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5. 姓。如汉代有真玄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