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皇朝恤典加官秩,太史佳铭贲墓阡。

陈琏明代〕《挽赠右都御史向公

系传文简派临川,奕叶家声重进贤。玉瘗青山荒宿草,珠沉沧海閟重渊。

皇朝恤典加官秩,太史佳铭贲墓阡。欲奠椒浆歌薤露,西风宰木起寒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皇朝恤典加官太史

皇朝 huáng cháo
封建时代对本朝的尊称。也称国朝。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皇朝以治定制礼,功成作乐。”《旧唐书·李义府传》:“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皇朝製作,稍以己意列其指归。”  ——《漢語大詞典》
恤典(卹典)xù diǎn
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饗、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 京 以 子由 长厚,必不肯发其变役法事,而疑其诸郎,故恤典独厚也。”《明史·贺世贤传》:“ 世贤 既殁,或疑其叛降,恤典故不及。”
帝王对臣属规定的丧葬善后礼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崔纵 之櫬 金 人付臣护之而来,谨置之 临安府 城内 妙行寺 ,乞赐检举,特与卹典,访其亲而官助葬之。” 明 张煌言 《李陵论》:“设令 汉武 闻 陵 之败,临轩而叹,侧席而思,为之恤其母,抚其孥,或误传 陵 已死事,更为招魂以祭,卹典以赠之, 陵 虽犬豕,当必悔恨自裁矣。”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因与 理密亲王 酬倡,为上所怒,故以他故罢官,没无卹典。”  ——《漢語大詞典》
加官 jiā guān
(1).于本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
(2).晋升官阶。参见“ 加官进禄 ”、“ 加官进爵 ”。
(3).旧时在戏曲正式节目演出前外加的单人或多人表演。表演者身穿红袍,戴笑容假面具(名“加官脸”),不作唱白,边跳边向观众展示手中所持写有颂词的条幅,又称“跳加官”。多于节日或喜庆之时行之。《儒林外史》第十回:“戏子上来参了堂,磕头下去,打动锣鼓,跳了一齣‘加官’。”
(4).指加官脸。 张天翼 《清明时节》:“几双眼睛注到了 程三先生 那张圆脸--那两撇黑油油的胡子在嘴下画成一条弧线,很象一个加官。”  ——《漢語大詞典》
秩 zhì《國語辭典》

秩 [ zhì ]

  1. 官吏的职位、品级。《管子·山至数》:「去其都秩,与其县秩。」《史记·卷五·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
  2. 俸禄。《左传·庄公十九年》:「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唐·韩愈〈争臣论〉:「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3. 十年为一秩。如:「八秩诞辰」。唐·白居易〈思旧〉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宋·苏轼〈无题〉诗:「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1. 整齐有条理。《明史·卷一三八·陈修传》:「皆精心筹划,铨法秩然。」
太史 tài shǐ
(1).官名。 西周 、 春秋 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 汉 曰太史令, 汉 属太常,掌天时星历。 魏 晋 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隋 改称太史监, 唐 改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元 改称太史院。 明 清 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 汉 末有 太史慈 。见《三国志》本传。  ——《漢語大詞典》
佳 jiā《國語辭典》

佳 [ jiā ]

  1. 美、好。如:「佳人」、「佳景」、「佳音」。《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文之佳恶,吾自得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 姓。如明代有佳正。
铭 ( 銘 ) míng
铭 [ míng ]
  1.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文。~志。墓志~。座右~。
  2.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记。~心。~骨。~诸肺腑(喻永记)。
  3.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贲 ( 賁 ) bì/bēn
贲 [ bì ]
     ◎ 文饰,装饰得很好:~临(贵宾盛装来临)。
贲 [ bēn ]
  1. 奔走,快跑。[虎贲]古时指勇士。
  2. 姓。
墓 mù《國語辭典》

墓 [ mù ]

  1. 埋葬死者的地方。如:「坟墓」、「公墓」。唐·白居易〈续古〉诗一○首之二:「古墓何代人,不知姓与名。」
阡 qiān《國語辭典》

阡 [ qiān ]

  1. 本为田间南北向的小路,后泛指田间的小路。《史记·卷五·秦本纪》:「为田开阡陌。」司马贞索隐引《风俗通》曰:「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2. 墓前的道路。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始克表于其阡。」
  3. 姓。如唐代有阡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