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沈结馀采,想见神脘摅。
吾因交秦生,始识悲庵书。纵笔任所往,尺幅力有馀。
刚以柔为用,神存运笔初。驰逐意为马,旋折气为车。
意气非有象,抗情在太虚。墨沈结馀采,想见神脘摅。
纪以同治年,陶氏为之储。朝悬沪北寺,日暮归吾庐。
谁知尘土中,乃有英琼琚。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墨沈(墨瀋)mò shěn
(1).墨汁。 宋 陆游 《杂兴》诗之五:“浄洗砚池瀦墨瀋,乘凉要答故人书。” 清 王式丹 《萧尺木凌歊台图》诗:“ 钟山 有客癖橅彷,坐挥墨瀋升斗倾。”
(2).犹墨迹。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淳化帖》:“惟大内所藏,係当日所赐 毕士安 者,篇帙完善,墨瀋如新, 成亲王 曾见之。” 清 孙枝蔚 《李叔则归故里后怀之以诗》:“曾陪杖履嘆风流,墨瀋于今徧九州。”
(3).指学问。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柴四》:“少小贾贩,胸无墨瀋,焉知故事?” ——《漢語大詞典》
(2).犹墨迹。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淳化帖》:“惟大内所藏,係当日所赐 毕士安 者,篇帙完善,墨瀋如新, 成亲王 曾见之。” 清 孙枝蔚 《李叔则归故里后怀之以诗》:“曾陪杖履嘆风流,墨瀋于今徧九州。”
(3).指学问。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柴四》:“少小贾贩,胸无墨瀋,焉知故事?” ——《漢語大詞典》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 系(jì),绾(wǎn ):~网。~绳。~扎。
-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 见“余”。
- 姓。
采 ( 埰 採 ) cǎi/cài《國語辭典》
采 [ cǎi ]
動- 摘取。《詩經·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宋·陸游〈春晚即事〉詩四首之四:「老農愛犢行泥緩,幼婦憂蠶采葉忙。」
- 擇取。《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 蒐集。《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予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 是者,則有得矣。」
- 掘取。漢·桓寬《鹽鐵論·復古》:「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鑄煮鹽。」
- 有顏色的帛。《漢書·卷九一·貨殖傳》:「文采千匹。」唐·顏師古·注:「帛之有色者曰采。」
- 色彩。《禮記·月令》:「命婦官染采。」
- 神色。如:「神采」、「興高采烈」。《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儒林外史·第八回》:「前晤尊公大人,幸瞻丰采。」
- 文彩。《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文質疏內兮,眾不知余之異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厭。」
采 [ cài ]
- 參見「采地 」條。
想见(想見)xiǎng jiàn
推想而知。《史记·孔子世家论》:“余读 孔氏 书,想见其为人。”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 南山 之下, 汧 渭 之间,想见 开元 天宝 年,八坊分屯隘 秦川 。” 郭沫若 《〈屈原赋〉今释·屈原简述》:“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自然现象是怎样关心,诗人的想像力是多么丰富。” ——《漢語大詞典》
神 shén《國語辭典》
神 [ shén ]
名- 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称为「神」。如:「山神」、「天神」、「海神」。
- 圣贤或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也称为「神」。《后汉书·卷四十四·张禹传》:「中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
- 人的精气或注意力。如:「留神」、「伤神」、「聚精会神」。
- 姓。如汉代有神曜。
- 稀奇、玄妙、不平凡的。如:「神童」、「神机妙算」。
脘 wǎn《國語辭典》
脘 [ wǎn ]
语音名- 胃腔。《说文解字·肉部》:「脘,胃脯也。」《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
脘 [ guǎn ]
读音- (一)之读音。
摅 ( 攄 ) shū
摅 [ shū ]
- ◎ 发表或表示出来:~怀。~诚。~意。各~己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